由于買方尚未做好購買準備,而排燈節進一步加劇了貿易放緩的態勢,導致本周亞洲基礎油市場活動陷入低迷。
供應商稱,大多數等級的基礎油(尤其是 API 第二類切削油)的供應充足以及下游市場的放緩導致新鮮油品的需求降低。
在此趨勢下,受到原油揮發性和過去幾周原料價格的影響,消費者秉持觀望態度,期待基礎油價格進一步下跌。
基礎油價格自 7 月底以來不斷下滑,該地區多數主要生產商都在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調整定價。
導致亞洲地區供需失衡的一個原因是年產量達 650,000 噸的現代石化-殼牌第二類基礎油工廠在韓國大山建成投產。 工廠于 7 月開始生產,據稱已于 8 月完成第一批貨運交易。
其他供應商擔心,該工廠建立后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將更為激烈。 消息人士稱,該生產商最初確實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價格,最近有消息稱其向中國提供的第二類 150N 和 500N 基礎油現貨每噸價格下調了 80 美元。
但這并非是籠罩在供應商頭頂的唯一一片烏云,因為另一家東南亞生產商在新加坡的工廠也即將完成擴建。
消息人士透露,去年 6 月稱其計劃在 2015 年初擴充其裕廊島工廠第二類基礎油產量的埃克森美孚即將完成工廠擴建。 市場消息人士說,該生產商將在 11 月關閉工廠一個月,以完成相關工作。
盡管該公司尚未披露計劃生產的新產品總量,已有消息認為產量會上升 25 至 30 個百分點,但未經證實。 該工廠目前的第二類基礎油年產量為 1,250,000 噸。
此外,埃克森美孚還在新加坡亞逸查灣島設有一家年產量達 650,000 噸的第一類基礎油工廠,主要生產溶劑中性油 SN100 和 SN500。
該公司于 9 月宣布將在裕廊島新建潤滑脂工廠,以滿足該地區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9 月 9 日,該公司舉辦了新潤滑脂工廠的奠基儀式,廠址位于其現有潤滑油工廠旁,預計于 2016 年完工。
多位分析人士稱,雖然新興經濟體的政府實行了更嚴格的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控制措施,導致機油調和對第二類基礎油的需求上漲,但亞洲新增的第二類基礎油產量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被市場完全吸收。
業內人士還預測,盡管亞洲第一類基礎油需求較其他地區仍然強勁,其必將在未來幾年內有所下降。 消息人士補充說,第二類切削油現貨價格極具優勢(某些時候與第一類油等價或價格更低),導致其成為應用更加廣泛的替代品。 與歐洲和美國的情況類似,部分第一類基礎油生產商可能不得不停止運營或升級工廠,而一些新項目可能永遠無法啟動。
“如果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無法盡快復蘇,亞洲的第一類基礎油生產商可能會面臨美國在本世紀初遇到的困境。”某市場分析師說。
本周亞洲基礎油價格基本無變化,由于受季節趨勢影響,高粘度等級油需求下滑,因此面臨價格下降壓力。
根據亞洲離岸油價,第一類 SN150 估價為每噸 910-940 美元,而 SN500 的價格穩定在每噸 920-960 美元。 光亮油的離岸價穩定在 1,165-1,185 美元/噸。
在第二類基礎油市場中,150N 的亞洲離岸價格為每噸 920-940 美元,而 500N 的亞洲離岸價停留在每噸 940-970 美元。 第三類基礎油市場供應相當穩定。 4 cSt 和 6 cSt 等級油的亞洲離岸價為每噸 1,010-1,050 美元,8 cSt 等級油亞洲離岸價穩定在每噸 990-1,020 美元。
運輸方面,多數詢盤涉及從韓國發出的基礎油貨品,其中,四個等級共 2,500 噸的基礎油正在商議之中,預計將于 11 月從蔚山運往中國北方。 1,000 噸的 600N 油品將于 11 月 15-30 日從蔚山運往土耳其蓋布澤。 兩個等級共 1,000 噸的油品將于 10 月下半月從麗水運往印尼孔雀港。從麗水運往中國南通的 3,000 噸油品正在商議中,預計于 10 月 25-30 日提貨。 兩個等級共 2,000 的油品預計將于 11 月 4-8 日從昂山運往中國天津。
在中國臺灣,三個等級共 2,100 噸的油品計劃從麥寮運往蓋布澤,預計于 11 月 15-30 日提貨。
在日本,一批 1,500 噸的油品正在商談中,計劃于 11 月 1-10 日從四日市運往天津。
上游方面,11 月布倫特原油新加坡期貨價于 10 月 27 日下午定為每桶 85.92 美元,而 10 月 20 日的定價為每桶 86.04 美元。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