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頭兩個月,亞洲地區的原油進口量預計為2617萬桶/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減少了78萬桶/日。這一疲軟態勢主要由兩大因素導致。
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繼續減少購買量,從2024年前兩個月的1126萬桶/日降至2025年的1042萬桶/日,降幅達84萬桶/日。中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液化天然氣卡車的普及,共同抑制了對汽油和柴油的需求,進而影響了原油進口。歐佩克早前的預測顯得樂觀,但當前的疲軟開局使這一預期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針對亞洲最大供應國俄羅斯的新制裁措施也抑制了該地區的進口。印度雖然作為亞洲第二大原油進口國,進口需求表現強勁,但可能難以像2024年那樣充分利用俄羅斯折扣原油。此外,由于美國前政府對俄羅斯原油出口實施的新制裁,特別是針對向印度和中國出口的“影子油輪”,亞洲2月份對俄羅斯海運原油的進口量大幅下降。
大宗商品分析公司卡普勒表示,2月份預計將有約6720萬桶俄羅斯原油抵達亞洲,平均每天約240萬桶,低于1月份的275萬桶/日。這標志著亞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顯示西方制裁措施正在逐步發揮效應。
未來幾個月,亞洲對俄羅斯原油的進口量是否能回升仍存在不確定性。盡管如此,前兩個月的疲軟開局已使今年原油需求增長的預測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