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通脹水平的回落以及多國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2025年的國際貿易正呈現出加速復蘇的態勢。在這一背景下,中東地區和亞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能源貿易表現尤為突出,展現出多元化的強勁發展動力。
過去,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貿易主要圍繞原油展開,但這一格局在近年來已發生顯著變化。非營利智庫“亞洲之家”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中東與亞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額與中東和西方發達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額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從2010年的1930億美元到2022年的823億美元,這一變化顯示出中長期來看,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增長更為強勁。
數據顯示,2022年中東與亞洲的貿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120億美元,盡管2023年因國際油價下行影響同比下降了12%至4510億美元,但這一數值仍處于歷史高位區間。2024年,中東與亞洲之間的整體交易和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預示著未來貿易額的持續增長。
“亞洲之家”預計,如果按照2010至2023年間7.1%的年均增速擴張,到2027年,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貿易額將全面超過中東與西方的貿易額。到2030年,這一貿易額有望達到682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51.2%。其中,中國作為亞洲的重要經濟體,與中東地區的貿易關系尤為緊密。瑞銀指出,2017至2022年間,中國和中東地區之間的貿易額幾乎翻番,預計未來包括能源在內的貿易額將繼續大幅增加。
然而,盡管非石油領域貿易正在后來居上,石油貿易在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貿易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中東地區聚集著全球主要的石油生產國,而亞洲則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費國。兩個地區之間的石油貿易額在過去十多年間加速攀升,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海運路線,中東地區一直都是亞洲石油進口的穩定來源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亞洲5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同時,中東地區還是日益重要的全球成品油供應地,其中大部分輸送至亞洲地區。2024年,中東地區成品油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480萬桶/日。預計到2030年,印度和東盟國家將成為亞洲地區石油需求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東與亞洲之間的非石油領域貿易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中東地區經濟多樣化正在推動非石油行業增長,為亞洲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基礎設施、技術、可持續發展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創造機會。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貿易領域,中國和中東地區的合作潛力巨大。中國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中東地區可以借助這一優勢,加速部署更多可再生能源項目,推動地區綠色轉型。
事實上,中東地區正在越來越多地從中國進口可再生能源設備。數據顯示,2024年1至10月,中東地區累計進口太陽能組件25.12吉瓦,相比去年同期猛增113%。其中,沙特是中國出口中東市場光伏組件占比最大的國家,2024年1至10月累計進口14.4吉瓦光伏組件。沙特計劃每年招標至少20吉瓦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太陽能是發展重點,這意味著該國光伏組件設備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除了可再生能源領域外,中東地區還在尋求在綠色創新技術、電動汽車、氫氨等領域與亞洲國家展開合作。中東地區擁有豐沛的陽光資源和相對較低的太陽能發電成本,不僅加速投建太陽能項目,還尋求打造全球主要的藍氫和綠氫生產樞紐。同時,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還制定了交通電氣化目標,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量逐步增長。美國咨詢管理公司艾睿鉑的調查指出,沙特消費者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認知度最高,其中比亞迪在電動汽車品牌認知度中位居前列。
中東與亞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能源貿易正在經歷多元化發展的轉型期。盡管石油貿易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非石油領域貿易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加深。未來,隨著雙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政策的推動,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能源貿易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