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歐洲汽車制造商將于 2025 年推出平價電動汽車
2025 年,雪鐵龍、菲亞特和雷諾等歐洲汽車制造商將推出更多價格親民的電動汽車(EV)—— 售價約為 2 萬歐元(2.1 萬美元)—— 在近期電動汽車普及率下降之后,推動歐洲的電動汽車需求。相比之下,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2023 年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為 4.6 萬歐元(合 4.84 萬美元)。
關注 2025 年的零跑汽車(歐洲 / 中國品牌)。零跑國際是與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成立的合資企業,計劃在歐洲分銷車型(并進行生產)。分銷將通過斯特蘭蒂斯的品牌零售網絡進行。
B10 代表了零跑汽車 B 系列即將推出的眾多車型中的首款,該系列是專為全球市場設計的。該公司表示,這款全新的緊湊型運動型多用途汽車(C-SUV)面向那些尋求既能提供先進技術和互聯功能,又能在價格上有競爭力且具備良好環保資質車輛的年輕消費者。T03 是一款為城市出行設計的小型 A00 級電動汽車。起售價為 15,995 英鎊,它為尋求平價、高品質電動汽車的城市駕駛者提供了 “高性價比之選”。
零跑汽車已經在歐洲開始銷售,業務遍及 13 個國家的 200 多家經銷商。該公司計劃到 2025 年底將在歐洲的銷售網點擴大到 500 個。
02 中國將率先實現四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
在普及四級自動駕駛的競賽中,中國有著巨大優勢。中國各省級政府提供了更為寬松的監管環境,并給予支持性補貼,以吸引自動駕駛汽車(AV)行業的領軍企業。截至 2024 年年中,中國已選定 21 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汽車試點項目。相比之下,美國雖在 20 個州有關于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運營的法律,但監管和執法要嚴格得多。此外,與美國基于網格布局的城市道路網絡相比,在中國廣袤城市中運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將能提供更多樣化的數據集。
盡管美國在自動駕駛專利數量方面領先全球,但與中國聚焦全國層面的協作和技術轉移相比,像 Waymo 和 Cruise 等公司之間的內部競爭將會阻礙進展。
03 電池技術將助力電動垂直起降(eVTOL)技術 “騰飛”
人們對電池技術在未來 12 至 18 個月內有望取得的進展寄予厚望,認為其將開啟電動垂直起降(eVTOL)交通工具的商業可行性。
eVTOL 電池面臨著獨特挑戰,因為其起飛和降落時比飛行過程中需要更多能量。鋰離子(Li-ion)電池,尤其是鋰空氣電池 —— 它從空氣中獲取氧氣,而非依賴電池內有限的儲備 —— 因其更高的能量容量,成為 eVTOL 的首選電池類型。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等其他選項也正在探索之中。最終,固態電池將因其高能量密度、快速充電、耐用性和耐溫性而成為 eVTOL 的主要選擇。大眾汽車支持的 QuantumSpace 公司正在研發固態鋰金屬電池,這種電池能在 15 分鐘內充至 80% 的電量。
04 2025 年中國仍將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在全球插電式汽車市場的銷售和生產方面已經建立了相當大的領先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能夠獲取制造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從而使其能夠以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純電動汽車(BEV)。
中國也在加快努力擴大電動汽車在海外的銷售,尤其是在歐洲,而在國內,激勵措施進一步推動了純電動汽車的銷售。
去年,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所有細分市場的競爭都顯著加劇,經銷商大幅打折,市場上出現了價格更為低廉的車型。利潤空間和收益面臨巨大壓力,這使得中國制造商加快了海外擴張計劃。
05 貿易緊張局勢將加劇
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將再次增加美國在國際貿易中采取更具保護主義立場的可能性。他曾威脅要提高進口關稅,不僅針對與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或集團,還提出了采取懲罰性貿易措施的其他理由,包括非法毒品流入和向美國的移民問題。自由貿易協定(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美墨加協定》)可能會受到破壞,但很多情況仍不明確或存在猜測。實際上,特朗普政府可能不得不更加謹慎行事,要考慮到報復性措施以及對進口消費品加征新關稅可能導致的通脹后果。
源于美國潛在政策變化的貿易緊張局勢并非全球汽車行業唯一的擔憂所在。歐盟仍在就純電動汽車關稅問題與中國進行談判。
06 無論有無關稅,中國汽車制造商將繼續瞄準歐洲市場
幾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已在該地區取得重大進展,多數在車展上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進軍歐洲的先鋒品牌包括奇瑞、比亞迪和名爵(上汽集團旗下品牌)。名爵雖未參加此次車展,但預計今年它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中國汽車品牌,銷量預計達 28 萬輛。強大的品牌知名度 —— 尤其是在名爵發源地英國 —— 助力其純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車型取得成功。
奇瑞也憑借其低成本的歐萌達 5 SUV 獲得了顯著發展勢頭,預計該品牌 2025 年在歐洲的中國汽車品牌中所占市場份額將達 14%。與此同時,受元 PLUS 和海豹車型暢銷的推動,比亞迪 2024 年的銷量有望達到 4.5 萬輛。到本十年末,名爵、奇瑞和比亞迪預計將在該地區實現年銷量 100 萬輛,因為它們將全面融入當地供應鏈,而且就奇瑞和比亞迪而言,還將開始在當地組裝生產。
與此同時,蔚來、小鵬、紅旗和東風風行(東風集團旗下品牌)等中國豪華品牌也已表明它們希望在歐洲高端市場與本土品牌一較高下的意愿。
07 關注日本和韓國的氫能應用
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向零排放技術變革,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在氫動力汽車領域爭奪主導地位的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
盡管氫能技術前景廣闊,但它面臨著生產成本高、基礎設施有限以及制氫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等諸多障礙。日本和韓國正通過巨額投資和政府支持來努力克服這些障礙。
日本是最早采用氫能技術的國家之一。該國汽車業巨頭豐田于 2014 年推出了 “未來”(Mirai)車型,使其成為世界上首批量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之一。豐田加大了對氫動力汽車的研究力度,在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豐田計劃在澳大利亞的公共道路上開始對其新研發的氫電混合動力汽車進行測試,這是其開發環保汽車多管齊下舉措的一部分。自去年以來,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一直在澳大利亞測試氫動力汽車,并確認將于 2025 年初開始對其氫電混合動力版的海獅(Hiace)面包車進行測試。
韓國以現代汽車為先鋒,積極響應日本在氫能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加快了自身的氫能發展步伐。自 2018 年推出 Nexo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以來,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現代汽車已投入數十億美元,致力于到 2030 年成為全球氫動力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現代汽車的目標是在 2025 年初將基于 INITIUM 打造的量產車型推向市場,為氫動力汽車在效率和性能方面設定新的標桿。
08 純電動汽車銷量低于早前預期,但仍存在一些樂觀因素
盡管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但在 2024 年,隨著消費者轉向其他動力系統選項 —— 尤其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全混合動力汽車(FHEV)和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 其增長速度大幅放緩。在歐洲,2024 年部分月份純電動汽車在新車市場中的份額低于柴油車,不足 15%。
在經歷了早期純電動汽車被企業采用和銷售的熱潮之后,消費者因高昂的購車價格、充電基礎設施供應不足 —— 或者與之相關的不確定性 —— 以及昂貴的快速充電費用而卻步。分析師表示,從中期來看,這些問題將會得到解決。更便宜的純電動汽車即將上市,電池組價格正在下降,同時基礎設施供應也在改善。
然而,就全球范圍而言,2025 年對于純電動汽車銷售來說似乎又是令人失望的一年,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將不得不應對純電動汽車銷量低于此前預期所帶來的后果。簡單來說,這意味著通過銷售純電動汽車輕松實現盈利的道路將更加艱難,且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盡管隨著更多價格親民的新車型上市,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仍在增長。
從好的方面來看,隨著純電動汽車租賃到期需要更換以及對企業用戶的支持力度加大,德國的電動汽車需求將出現周期性回升。
預計各國政府將出臺更多激勵措施來刺激低迷的純電動汽車銷售,尤其是在那些認為進口對本國產業構成強大競爭威脅的地方。
09 歐洲汽車制造商及供應商將繼續應對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問題
對制造業產能過剩、成本基礎以及對全球競爭力影響的擔憂將繼續困擾歐洲汽車行業,尤其是部分制造商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但面對來自中國成本相對較高的純電動汽車帶來的激烈競爭,所有制造商都急于盡可能降低制造或產品開發成本。大眾汽車管理層強調了在德國削減勞動力成本和降低產能的必要性,盡管其運營和質量方面一直在不斷進步。斯特蘭蒂斯在其米拉菲奧里(Mirafiori)工廠調整菲亞特 500 電動車產量時也面臨問題。供應鏈方面也感受到了成本壓力,而且在 2025 年之前,成本壓力仍將是企業戰略評估的核心問題 —— 無論是調整生產布局還是裁員。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將在整個價值鏈中日益得到整合
幾家大型汽車制造商正在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汽車,以提升客戶體驗。生成式人工智能,即 GenAI,被整合到語音助手中,為駕駛者提供更自然、更豐富的對話,并提升整體功能。預計這一趨勢在 2025 年將加速發展。
大眾等汽車制造商已將 ChatGPT 整合到其語音助手中,賦予車輛諸如溫度控制、增強導航或通識知識等新功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已應用于汽車行業的零售端。聊天機器人和虛擬銷售助手使經銷商能夠高效處理客戶咨詢,并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議、最新的車輛知識,甚至是金融服務。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