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市場對奧密克戎快速傳播之下的石油需求前景保持樂觀。同時,產油國供應問題頻發、“歐佩克+”實際增產步伐慢于計劃、美國遭遇極寒天氣等因素進一步加劇供應偏緊擔憂,地緣政治尤其是俄烏局勢持續升級又帶來重要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提振,多因素疊加推動國際油價不斷創下新高。2月11日,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為94.44美元/桶,升至近7年高位。
影響后期石油市場走勢的因素分析如下。
1、疫情因素對油價的壓制作用顯著減弱
在奧密克戎毒株的快速傳播下,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病例數自2021年12月中旬以來大幅攀升。奧密克戎成為多國主流毒株,該變種主要引發輕癥,全球死亡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使得市場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大幅減弱。除少部分國家外,大多數國家選擇在敦促接種加強針及佩戴口罩的情況下逐步放寬封鎖,市場對疫情影響之下的石油需求前景保持樂觀。
2、疫情反復不改石油需求復蘇趨勢,二季度將高出疫情前水平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仍處于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快速恢復期,2021年年底G20中約半數經濟體GDP超過疫情前水平。2022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經濟活動延續復蘇,預計一季度全球GDP增長4.2%。2021年四季度世界石油需求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98.4%,估計一季度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99.1%,預計二季度將達9930萬桶/日,相比疫情前同期高出0.3個百分點。
3、“歐佩克+”原油產量持續低于目標,市場擔心該組織供應能力
因尼日利亞、安哥拉、馬來西亞等國增產能力不足,去年8月以來“歐佩克+”原油產量持續低于目標。2021 年 12 月,俄羅斯原油產量首次低于產量目標,“歐佩克+”減產19國原油產量環比增加26萬桶/日,若后期沙特、阿聯酋等國不進行增產彌補,預計“歐佩克+”產量月增量將保持在這一水平附近。從剩余產能看,“歐佩克+”剩余產能可以滿足需求增長,但供應將愈發依賴沙特等國。2021年12月“,歐佩克+”減產19國剩余產能為493萬桶/日,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聯酋、伊拉克、俄羅斯、科威特五國,占比 89%。其中,沙特占比高達45%,阿聯酋占比達23%。IEA預計,今年下半年“歐佩克+”有效剩余產能將降至260萬桶/日(不含伊朗130萬桶/日的閑置產能),屆時市場抵御風險能力將下降。
4、美國寒潮加劇市場供應憂慮
隨著油價反彈,美國頁巖油生產商資本支出增加,石油鉆機數保持增長。同時,得益于鉆井效率提高及DUC井動用,美國原油產量總體保持復蘇態勢,并將成為今年世界石油供應增長的重要來源。不過,近期暴風雪天氣侵襲美國引發市場供應憂慮,助推近期油價沖高。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包括田納西州、阿肯色州、得克薩斯州和俄亥俄州等地,凍雨和積冰造成民宅、企業斷電,也影響了二疊紀地區的石油生產和運輸,進而加劇石油市場緊張局面。此外,嚴寒天氣還將提振取暖用油需求。
5、全球石油庫存處在低位,石油市場基本面仍偏緊
根據IEA數據,去年11月OECD商業石油庫存降至27.56億桶的7年最低。同時,全球陸上原油庫存處在2018年年底以來低位。在“歐佩克+”不改變現有產量政策的情況下,世界石油供應增速快于需求增速,預計一、二季度石油市場將分別產大于需150萬桶/日、170萬桶/日。由于庫存水平處于5年區間下限,今年上半年市場將處在補庫存階段,基本面對油價是正面支撐。不過,在“歐佩克+”現有增產策略不改變下,三、四季度市場將繼續產大于需,石油庫存將在三季度末期回到5年范圍中段,四季度末有可能超過5年區間上限,基本面將從供需基本平衡轉為過剩,對油價形成利空。
6、美伊重返伊核協議是油市重大利空因素,預計下半年達成協議的概率較大
1月24日,伊朗官員釋放愿與美國對話的信號,美國國務院也表示準備與伊朗代表會面。2月4日,美國恢復對伊朗多個民用核項目的制裁豁免。俄羅斯常駐維也納國際組織代表對伊核協議談判節奏表示樂觀,并預計將在2月底達成協議。普氏調查顯示,市場多數認為伊核協議將在今年三季度達成。高盛表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直到今年年底才能達成協議,伊朗只會在2023年增加石油產量。同時,高盛認為伊朗供應增長“不太可能很快”。
7、俄烏緊張局勢帶來重要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支撐
今年以來,產油國地緣政治事件頻發給國際油價帶來重要風險溢價支撐,包括哈薩克斯坦內亂、也門胡塞武裝襲擊阿聯酋石油設施、伊拉克至土耳其輸油管道發生爆炸等,特別是烏克蘭東部局勢持續緊張,給油價帶來重要提振。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了超過10萬人的軍隊,莫斯科表示沒有入侵計劃,但如果安全要求得不到滿足,可能會采取軍事行動。2月2日,拜登批準向德國、波蘭以及羅馬尼亞等歐洲三國增派3000 名美軍的計劃。短期看,俄烏局勢持續緊張,不排除爆發沖突甚至開戰的可能性,可能成為油價再創新高的重要推手。
8、美聯儲過快收緊貨幣政策是油價回調的潛在利空
美聯儲加息、縮表將顯著收緊美元流動性,對風險資產價格形成利空。本輪美聯儲加息時點已明確指向2022年3月,縮表可能于下半年開始。當前美國通脹高企,長期實際利率已經下探至-5.2%的歷史低位,超低的實際利率擴大了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從收益看,至少年內資金仍然趨向于選擇國際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從而對油價形成支撐。不過,如果美聯儲過快加息縮表,可能引發其他國家陷入金融危機的風險較高,這是可能引發國際油價顯著回調的潛在重大金融利空因素。
9、國際大投行大幅唱多油價的影響不容忽視
2021年3月起,國際大投行開始唱多油價,高盛于同年5月首提“大宗商品超級周期”觀點,此后不斷調高油價預期。進入2022年,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繼續唱多油價,認為年內國際油價將達 100 美元/桶甚至 150 美元/桶。從近期國際油價實際走勢看,已從今年年初的78.98美元/桶最高漲至2月4日的93.27美元/桶,僅一個月漲幅就達18%。從歷史上看,國際大投行大幅唱多油價通常會引發一波大幅上漲行情。例如,2008年5月起國際大投行唱多油價至 150~200 美元/桶,實際布倫特期貨在同年 7 月初創下 146.08 美元/桶的歷史最高,不足2個月時間上漲24%;2018年年初投行再次開始唱多油價,并調高6個月油價預期至85美元/桶左右,實際布倫特在同年10月初即達到 86.29 美元/桶近 5 年高點,較年初上漲30%。
綜合判斷
短期看,在石油市場基本面仍偏緊的背景下,地緣政治風險、極端天氣事件成為推漲油價的重要題材,尤其是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唱多油價至100美元/桶甚至更高,進一步提振市場看多情緒,預計短期內國際油價可能進一步沖高,有突破100美元/桶的可能,且上半年油價可維持高位。下半年,供需基本面有轉向壓力,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可能性增大,疊加美聯儲進入縮表階段,資金面有所收緊,國際油價高位回調風險加大。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