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占據了需求增量的半壁江山。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對石油的依賴尤為顯著。然而,隨著電動汽車的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能源行業專家開始擔憂,中國的石油需求可能正迎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
近年來,中國穩居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地位。2023年,中國占全球石油總需求的16%,即日均1640萬桶,這一比例遠高于2008年的約9%。在此期間,中國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貢獻超過了一半,是名副其實的石油需求引擎。然而,自2023年中國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后,雖然創下了石油消費的新紀錄,但其需求增長的勢頭卻似乎開始放緩。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中國2024年的石油消費量同比增長預計將僅為0.8%,2025年也僅將增長1.3%。這一數據表明,盡管中國的整體石油需求仍然保持穩定,但其內在的構成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汽油和柴油的需求,似乎已經觸達峰值。據國際能源署估計,2024年中國對這些運輸燃料的總需求將比2021年下降3.6%。
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建筑業的放緩導致機械用柴油需求減弱;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快速轉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興起。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售出的乘用車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推動中國石油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汽油需求將比2021年的峰值低出6.4%。與此同時,中國的新型重型卡車也越來越多地使用液化天然氣來代替柴油。2024年,柴油和汽油預計將僅占中國石油需求的44%,這一比例遠低于2018年的51%。
盡管在運輸燃料需求下降的同時,中國不斷增長的石化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石油產品的消費,但這種繁榮可能并不足以彌補柴油和汽油需求的持續下降。摩根士丹利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Martijn Rats預計,未來幾年,航空燃油和石化產品將推動中國石油需求以每年約10萬至20萬桶/日的速度增長,但這將遠遠低于長期趨勢。
與此同時,從供給端來看,中國的煉油能力在過去幾年里激增。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從2011年到2023年,中國的煉油能力增長了42%,達到了日均1850萬桶。這一增長對海外的大型綜合石油公司來說可能是雙重打擊。一方面,中國需求的結構性下降可能會給石油領域的上游企業帶來降價壓力;另一方面,中國過剩的煉油能力也可能會擠壓這些超級巨頭的下游利潤。
在華爾街投行機構中,對明年油市前景的普遍看法并不樂觀。在上周末媒體調查的十家業內大行中,有多達七家對明年油市前景持悲觀立場。標普全球副總裁丹尼爾·耶金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場論壇中表示,明年或者在接下來四年內,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可能會達到峰值,這是國際石油市場需求側近期發生的最大變化。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60世界和中國能源展望(2024)》也預計,在中國,石油作為交通燃料的消費已達峰,石油的定位將逐步轉向“交通用能保障+原料用能核心”。到2025年左右,中國的石油需求預計將達到7.7億噸的峰值,而到2060年則將降至2.4億噸。
綜上所述,隨著電動汽車在中國的不斷普及,中國的石油需求正迎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變化不僅將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重大沖擊。對于能源行業來說,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轉型和升級的新機遇。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