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工程機械在全球基礎施工、房屋建筑投資建設、采礦業等領域廣泛應用,行業發展離不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印度等地區的城鎮化進程,行業景氣度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周期性。

2018年全球各類設備銷售占比情況
18 世紀 60 年代,工程機械伴隨著第一次工業產生;隨后,19 世紀 60 年代隨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美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工程機械行業得以飛躍式發展;2009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工程機械銷售額下降至 2006 年以來的最低值,銷售指標出現斷崖式下跌;2010 年和 2011 年,在中國“四萬億”強刺激下,中國工程機械銷量大幅升高,在此拉動下,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額迅速回升;但 2012 年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換檔,全球工程機械增速調整回落。然而,2017需求分別激增至27%,2018年繼續增長26%,創下近113萬臺銷售量的歷史新高,約合價值1100億美元。這是繼2011年中國刺激消費熱潮后全球需求第二次超過100萬臺。

2015年和2016年為設備銷售低點,每年約銷售各類設備700,000臺

2014-2023年全球工程機械銷售情況
為何2018年全球整體銷量持續走高?
2016年底和2017年初,全球主要市場都在復蘇,唯有中東和拉丁美洲地區形成反差。具體來看,導致經濟疲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商品價格疲軟和政治不穩定。
除兩個地區外,歐洲、北美和印度都在持續穩定增長,而中國則增幅最高,一年內出現了超過80%的銷售增長。
那么,中國2019年將呈何種發展態勢?日本行業周期性為何與其他國家地區不一致?北美峰值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印度挖掘裝載機為何成霸主?“英國脫歐”對歐洲市場影響幾何?這些將是筆者在下文試圖回答的問題。
中國2019年將呈現何種發展態勢?
繼2008年推出“四萬億計劃”經濟刺激后,2010-2011年國內工程機械銷售額出現激增,創造了全球工程機械新的增長高點,而后4年間,行業陷入了長期調整階段。
2016年底,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BRI)為基礎的新基礎設施投資形成了新的基建增長點。目前,國內持續加力陸路和海運基礎設施投資,同時為鄰國項目提供資金,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積極作用。關注“一帶一路”的業內人士發現,基建工程通常由國內企業(或其合資企業)承包,且多選擇向國內制造商采購設備,大大促進本土制造企業的發展。
然而項目投資高潮已過,因此有國際專家預測,中國市場2019年將小幅下跌,而2020年將下跌得更加明顯,同時,他們認為這樣的調整將會是正常范圍內的下降,而不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從機種上看來,2017年,作為國內產品主力軍的輪式裝載機首次被履帶挖掘機趕超,原因在于履帶式挖掘機的適用范圍更廣,市場接受度更高,前者甚至能替代后者的一些功能,同時,經過十年的發展,國內本土企業已經能自主開發出性能足以與國際領先制造商相匹敵的設備。此外,一些更具經濟優勢的農業機械替代了輪式裝載機的大部分功能,這也成為輪式裝載機銷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