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本的持續下降,到2030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相對燃油車將具有經濟競爭力,但中長期內,新能源汽車經濟性仍弱于燃油車,這是中日專家在中日油氣市場研究成果交流會上討論的焦點。同時,中日雙方能源專家研討議題涉及全球能源與油氣發展趨勢、油氣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
中日同為油氣進口大國,均面對全球油氣市場震蕩起伏、天然氣亞洲溢價、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國際性問題,也面臨油氣需求增速緩慢,部分產能過剩等國內問題。
2050能源展望與挑戰

在特定情景下,石油消費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所下降。假設到2050年全世界銷售的新車全部是零排放車,石油消費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但石油消費頂峰并不會那么容易到來,即便有石油需求峰值的到來,2050年的石油消費量也會與現在大體相當。對石油前景的悲觀情緒,可能威脅能源安全。如果全球石油需求達峰,供需壓力緩和,油價大幅下降,低生產成本的地區優勢會更加顯現。世界石油需求將更加依賴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將會增加。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之間的合作將更加重要,應支持如沙特的“2030愿景”這樣的努力。
亞洲LNG要迎來黃金時代,還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環保要求、天然氣價格、與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競爭、核能發展、LPG的競爭關系、電力與天然氣市場整合、與管道氣的競爭等等。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及其影響
專家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替代重點是公路用汽油。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替代2484萬噸油當量,占中國成品油總量的6.7%。專家也指出,中國發電源構成仍以火力發電為主,只有解決電力清潔化,電動車才有實質環保意義。
石油市場所所長戴家權表示,新能源汽車成本持續下降,2030年左右相對燃油車具有經濟競爭力中長期內,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仍弱于燃油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基本按照規劃目標發展,占比逐步提升。2030年前新能源汽車對油品的替代逐步擴大,但不具顛覆性。結合行駛里程、保有量的趨勢,綜合預計2020年電動汽車將替代403萬噸油當量,屆時占國內成品油總量的1%;2030年將替代2484萬噸油當量,占成品油總量的6.7%。
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有利于減緩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上升壓力,有利于緩解消費柴汽比過快下降的趨勢。從全生命周期看,電動汽車的顆粒物(PM)及硫化物(SOx)排放量均高于燃油車。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