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市場的另一大趨勢是降低總擁有成本,這意味著潤滑油必須具備更長的換油周期。因此,制造商必須向客戶保證他們推薦的潤滑油可提供出色的性能和耐久性。在有效的傳動系統的設計中,那些規定了潤滑油流變學的標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是這些標準確保了系統具備客戶所需的性能和耐久性。

長期以來,SAE ——汽車工程師學會一直是潤滑油行業中國際知名的潤滑油分類、分級體系。盡管SAE J300和SAE J306可能一眼看上去差不多,但SAE J300是車用機油標準,而SAE J306是汽車齒輪油標準。后者既包含車橋潤滑油,也包含手動變速箱潤滑油。
這些應用的潤滑油類別及其要求截然不同,因此必須保證每個標準下的所有級別之間沒有相互混淆,因為使用不合適的潤滑油,可能導致災難性的、代價高昂的設備故障。
在SAE J306標準中,潤滑油的級別由ASTM D445測試中測得的100℃下最低運動粘度決定,同時還展示了CEC L-45-A-99(測試方法C)中測得的20小時剪切穩定性。某些潤滑油還標注了字母W(冬季“Winter”的首字母),表示該潤滑油的低溫粘度等級。除了高溫定義外,W級別還表示了一款潤滑油可以維持一定粘度的最高溫度(-12至-55℃)。

1.使用ASTM D2983測試測得。該測試的精度不適用于低于零下40℃的測定。生產商在向消費者提供、介紹產品時應考慮到這一點。
2.低溫粘度要求可適用于輕型車的同步手動變速箱油。
3.使用ASTM D445測試測得。
4.必須達到CEC L-45-A-99,測試方法C(20小時)的限值標準。
均衡調配以實現理想性能
若要調配出適合特定傳動系應用的潤滑油,制造商必須深入了解設備和基礎油及添加劑的特性。即便是調配一款相對簡單的SAE J306單級潤滑油,也必須用到多種添加劑以提升性能。這種復合添加劑中往往包括減少摩擦,減少產生熱量的添加劑和極壓抗磨劑,以防止磨損、點蝕、剝落、劃傷、擦傷和其他可能導致設備故障和停工的問題。除此之外,防止氧化、熱降解、生銹、銅腐蝕和起泡的添加劑,也是必須加入的。
潤滑油的粘度具有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的趨勢。溫度越高,潤滑油就會變得越稀薄,從而降低保護能力。相反,溫度越低液體就變得越濃稠,同樣會降低設備運行效率。因此,對于只能在溫和溫度下工作的傳動系統而言,一款價格適中的單級潤滑油便能提供充分保護。而對于那些必須在更極端的溫度下工作的傳動系而言,則必須使用粘度特性更加均衡的多級潤滑油。

為了實現所需性能,多級潤滑油需要加入額外的添加劑。例如,根據低溫程度,多級潤滑油可能需要加入降凝劑,而且在大多數極端應用中還必須添加額外的粘度改進劑。下圖介紹了SAE 90單級潤滑油到SAE 75W-90多級潤滑油的典型配方和特性。

**冬季級別(W)表示一款潤滑油在低溫下的性能要求。
***SAE 90規定最低粘度應為13.5(在維持該級別的剪切后)。
傾點降凝劑和粘度改進劑
在低溫下,基礎油中的蠟往往會析出并形成連生晶體,從而使油體變濃稠。當溫度下降至凝點以下后,增稠速度大大增加,對設備造成大量機械損耗并使潤滑油的性能大打折扣。傾點降凝劑的作用是改變低溫下蠟晶體的形狀,阻止其形成連生,從而實現降低傾點的目的,傾點的下降程度最多可達40℃。傾點降凝劑的選擇取決于基礎油的性質、降凝劑與其他性能添加劑及粘度改進劑的相互作用,以及設備的性能要求和工作環境。
選擇粘度改進劑時也必須考慮與其他潤滑油成分的兼容性。在某些特定應用中,采用了多種聚合物結構來實現理想的粘度改進劑性能。針對應用選擇正確的產品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對設備的性能和耐久性造成損害。
剪切穩定性
剪切穩定性是SAE J306標準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一款潤滑油必須在測試20小時后維持在原有級別,才能被證明具備剪切穩定性。由于采用粘度改進劑的多級潤滑油變得越來越普及,某些設備制造商明確要求延長測試時間,通過測試后才能獲得其批準。這是因為某些粘度改進劑有可能在SAE J306規定的20小時后繼續發生剪切。
反映不斷改變的需求
SAE J306最初面世于1991年,并于2005年進行了大幅修訂,規定了多個新級別并提升了分類標準的嚴格程度。這些改變反映了以下幾個市場需求:提升燃油經濟性、增加手動變速箱的齒輪數量以及延長換油周期等。
路博潤致力于幫助客戶克服效率、性能、耐久性和極端溫度等各種難題,從而打造符合SAE J306標準的潤滑油。憑借其世界領先的添加劑技術知識,以及豐富的粘度改進劑和傾點降凝劑產品,路博潤可根據客戶的產品或應用要求制定各種解決方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