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廣州市財政將對5個園區各支持5億元,共計25億元。
《方案》明確,布局“153”戰略(一個基地、五個園區、三個重點)構建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按照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選址番禺、增城、花都、南沙和從化建設新產業園區。圍繞傳統汽車整車企業,發展配套的動力總成、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輕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
除發展上述5大園區外,逐步拓展肇慶市、梅州市輻射區,選址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重點發展傳統汽車零部件,承接珠三角汽車整車零部件配套項目轉移。
按照計劃,廣州目標到2020年,力爭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新增產值2000億元,實現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率達到80%。汽車零部件出口額達5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倍。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汽車零部件企業4家,超10億元汽車零部件企業50家。形成涵蓋內燃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條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
為了進一步推動廣州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方案》確立了多種扶持政策。將設立100億元以上的廣州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基金,重點支持自主品牌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其中,投資于廣州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金額比例不低于20%。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