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潤滑油行業的各類信息開始不斷涌現,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加強了對行業陰暗面的曝光,看似對行業發展很不利,但從整體趨勢上分析是對行業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目前的潤滑油行業、汽車后市場乃至目前的國內經濟模式都需要這么一次洗牌、凈化、提升。
現今的行業已不再像前幾年,簡單招一幫銷售人員、在報紙上打打廣告、參加幾場潤滑油展、開幾次產品推薦會、在央視走馬觀花的顯擺一下,就可以“招到商、賺到錢,快速發展”,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目前的潤滑油行業營銷已經沒有太多的花樣可玩,行業需要一次真正的革命與創新,互聯網只是這場革命的“添加劑”而已。
潤滑油行業在前半場的營銷是非常活躍的,但是這種活躍在后半場需要再次激活,而這種激活必須對前半場的創新進行總結、反思、打破,才將有利于行業的整體轉型。潤滑油行業前期對所謂“賣點”的“過度開發”已經造成對整個行業“誠信”的透支甚至行業沒有誠信只有“謊言”,而這一個個謊言正在逐漸被不攻之破,行業需要一次真正的反思。
1. 歸屬
目前在國內其實很多行業都充斥著“潛水”品牌的問題,潤滑油行業同樣如此。在行業早期這種商業模式成功的促使了很多企業的快速發展,有些企業都已經成為現階段民營品牌的代表,但是他們的成功并不代表行業的成功。可能相反給行業還樹立了一個誤導的“成功路徑”典范。
如果仔細的在潤滑油行業細數品牌歸屬,大家就會發現潤滑油行業是一個典型的由“八國聯軍”組成的行業,從早期的香港、中期的歐美、近期的中東,甚至新馬泰等等,到現在有些真的進口品牌進來,很多行業里的人都不知道是真還是假,這說明我們這個行業已經缺失基本的誠信。
點評:在標簽上插上一個異國的國旗,只能代表你被他國占領,并不能占領市場。
2.功能
潤滑油產品的功能無外乎就:潤滑、減磨、冷卻、清潔、密封、防漏、防腐蝕、減震等
這幾個功能,真正的國際品牌在賣點的提煉方面更多的也是圍繞這些進行。而國內的一些品牌或企業則是將潤滑油開發成了“印度神油”或者說是“萬能油”,以前的分子、納米、陶瓷到現在的超長公里(3萬公里、10萬公里、終身保養),很多創造這些賣點的企業連基本的實驗設備都沒有,有些老板都成了物理學家、化學家,而事實上有多少企業、老板的車是否真正使用過自己開發的“高科技”產品?都在拿別人做實驗。
點評:不管你的產品是“印度神油”還是“萬能油”,最終它都是搞壞設備的“試驗油”。
3.獎狀
現階段很多企業熱衷于所謂的“榮譽鍍金”,真正的協會進不去就自辦“山寨”協會、自封“會長”、“理事”、“名譽主席”;拿不到真正的“行業榮譽”就自己給自己“頒獎”,沒事就在家里搞幾個“發明專利”等等。殊不知時代已經變了,寄希望通過幾場展會、幾場推廣會,加入幾個協會,擁有幾個榮譽并可“一夜成名”,其實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或皇帝新裝”,甚至是“畫蛇添足”。
為什么現在很多所謂的協會、聯盟沒有什么人氣,原因在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個行業協會需要靠給行業能夠辦一些實事,真正做幾件值得稱道的事情,才能獲得行業的尊重;一家企業要靠過硬的產品、周到的服務、優秀的理念、真正的誠信經營才能征服市場,獲得合作伙伴和消費者的認可。
點評:一個企業的獎狀再多,那只是一張紙或一個杯,真正的榮譽是行業、合作伙伴、消費者從心底對你的那份“信任”。
4.專用
行業對于專用油的定義還存在誤區,比如說變速箱、輕型車、重型車、清潔燃料或一
錯誤的專用,就像目前大家對4S店、服務站的“集體聲討”一樣,潤滑油行業其實也存在這種“壟斷”。潤滑油行業的專用油有很多如:***柴專用油、**汽專用油、***龍專用油、***工程機械專用油、***保外專用油等等,這些專用油是存在重大爭議的。這些所謂的專用油在市場銷售比一般同樣品質的潤滑油產品價格高出幾倍,這說明什么?這只是主機廠壟斷經營的一種延伸。
目前在國內,沒有幾家主機廠、汽車制造商、設備制造商是生產潤滑油的,他們的油品都是由誰生產的了,還是潤滑油的這些企業進行代工。有一些設備的“初裝油”甚至低于質量標準,大家甚至可以找一些油品進行質量檢測,合格的沒有幾個。這些所謂的專用油一旦失去“綁架”消費者的資本,將失去對所謂的“優越感”。未來這些車型、設備所需要的潤滑產品,只要是符合國家相關質量標準是完全可以通用的,不需要所謂的認證,專用油的神話將隨著這一輪汽車后市場的變革一定會被打破!
點評:**柴專用、**汽專用、***龍專用,**保外油等等就只是一個“綁架”的謊言,他們綁架了消費者也綁架了潤滑油行業,未來的市場首先要被革命的一定會是這些品牌。
5.標準
API\SAE等作為一種質量等級是大家所熟知的,但并不能代表在中國市場這種標準就不存在爭議,目前在國內包括很多知名品牌、大牌并不是其所有的產品都真正的通過了相關的質量體系認證,就算他們參與認證也并不代表他們所有的產品就一定是認證的產品質量標準,如果是真的,就參考這些認證出具相關的全部證明,甚至這些認證協會都跑到中國市場開始做起這些“認證買賣”,你覺得它可行嗎?和給自己發獎狀有什么區別?
目前國內沒有哪一個企業真正完成所有級別及相關指標的認證、也沒有哪一個企業傻到花高額費用進行相關全部認證。其實很多潤滑油企業使用的一些知名添加劑或基礎油供應商,他們在提供產品前是通過了相關的一些臺架實驗,驗證后才向潤滑油企業推薦其產品的。有很多認證或者可行性試驗已經在添加劑或基礎油等上游已經進行了充分驗證,目前國內做標準油品的企業一般都是采用添加劑公司推薦的配方,按標準生產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并不是所有的潤滑油產品都一定要去進行這些所謂的認證。
標準、認證等只是代表企業執行的產品是符合哪一種質量標準體系而已,在國內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國家相關標準對潤滑油的管理要求,行業要對認證、臺架有一個公道的評價,并不是所謂的一些企業拿著幾個認證就一定“很牛”,如前期的“**1號事件”等等品牌的質量問題,是靠所謂的國際認證發現的嗎?并不是大佬擁有認證,就不存在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就不能進行質量管控。在中國,真正的質量標準一定是國標或相關權威標準,這些標準對所有的企業都是公平的,并具有實際約束力。
點評:不要被所謂的國際標準,國際認證忽悠了,在國內市場衡量企業質量是否過關的唯一標準是國標及國家發布的相關行標、以及備案的企標。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了一些大家認為的所謂賣點,如果仔細盤點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具體詳細列舉,有心之人可以自省,相關部門可以自查。行業期盼著有更多的行業標準,有更多的監督措施、更多規范對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建立正常的發展秩序。潤滑油行業發展之所以困難,除了市場的原因,其實還是要從自身行業尋找原因,危機來臨的同時伴隨著機遇來臨,行業將理性回歸,走向規范化是大勢所趨!
提示:本稿由作者提供,轉載請標注轉載地及作者相關信息。以上內容僅供交流參考,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該文稿若用作行業商業報告、雜志等請與作者本人聯系,未征得作者本人同意,請勿使用。
【作者簡介】余峰,筆名“阿木侃油”,實戰派營銷專家,潤滑油行業資深評論員、營銷分析師,專注于潤滑油行業及汽車后市場營銷趨勢的跟進和深度研究。交流請加互動QQ:3770574互動微信號:yf-lube或互動QQ群:135883541,歡迎業內朋友關注、分享和交流!網址:http://yufeng.chinavalue.net
微信公眾號:YF-OIL
微信號:yf-lube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