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龍蝦的季節來了,汽車經銷商的倒閉潮也來了。
于是,有經銷商就說,現在賣車還不如賣小龍蝦,不僅賺錢速度快,而且很自由,不用受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
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湖北有汽車經銷商的投資人,一邊開店賣車,一邊開店賣小龍蝦,從現在開始到10月份期間,其賣小龍蝦的利潤要比賣一年車的利潤還要高,這已經是坊間美談。
上海某大型汽車經銷商集團一家一汽馬自達4S專營店的總經理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現在賣車肯定不會賺錢,唯一保證4S店能支撐下去的是售后服務,這種日子還能支撐多久是一個問題”。由于看不清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所他干脆辭職,在上海干起了倒賣小龍蝦的生意,而且折騰的還不錯。
他解釋說,現在賣小龍蝦價格高,可以論斤賣、可以論份賣,還可以論個數賣,大致算來,賣500斤小龍蝦的利潤比賣一輛車的利潤要高。其今年的銷售額在1800萬左右,利潤在40%左右,這樣算來其利潤在720萬,這相當于其賣3-4年新車的利潤。
原本紅火的汽車市場以及汽車銷售市場,怎么會變成這樣?
市場增速放緩,廠家增速沒放緩
無論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乘聯會的統計,還是整車的上牌數,都顯示整個市場的增速已經明顯的放緩,特別是3月份和4月份,銷量的下滑,預示著市場的拐點已經出現。
但大多數整車制造商都沒有對之前的銷售計劃進行調整,決策層面與市場的實際需求狀況不符合,這勢必讓整個商業鏈的壓力增大。
萬惡之源是庫存
《央視》在5月25日對經銷商倒閉一事進行了關注。其中,經銷商的庫存成為焦點。接受該媒體采訪的專家也表示,庫存是萬惡之源。
為了完成整車制造商要求的銷售目標,經銷商必須不斷的從廠家買進新車,在銷量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這些新購進的新車占用了經銷商的大部分資金,無以為繼者只能倒閉或跑路。
政策支撐不到位
讓經銷商沒有選擇的是,捆綁銷售政策。這在經銷商建店之初或者每年一簽的商務政策中,經銷商的都必須按照整車制造商的要求進行運作,否則經銷商很難拿到整車制造商的返利。
所以,當銷售新車無利可圖時,經銷商只能寄希望于返利,以期盡可能的減少虧空。造成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是,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賦予了整車制造商或總代理商極大的權利。
雖然這一辦法一直被傳在修改,但遲遲沒有落地,政策層面確實讓經銷商處于弱勢位置。
經銷商運營成本在增加
經銷商在見店時動輒需要投入數千萬的資金,現在土地、人工日常支出等的成本都在增加,但其新車銷售的利潤卻在日漸萎縮,甚至出現虧損。
廣為傳播的例子是,某品牌530余家經銷商中,90%都處于虧損狀態,剩余10%準備隨時跑路。
讓整車制造商與經銷商惡化的理由千千萬,但卻變得不如賣小龍蝦?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