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趨嚴格的排放和燃油消耗標準正倒逼汽車企業的技術升級,跨國零部件巨頭看到此市場機會,正在加快在中國的布局。
不久前,國家5部門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規定,提出了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到2015年和2020年,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將分別降至6.9升/100公里和5.0升/100公里。
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如何提高燃油經濟性,成為各個車企業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尋求更為高效的節能技術過程中,增壓發動機已成為了車企最熱衷的領域。以大眾、通用為代表的車企開始競相掀起節能潮。
日前,法雷奧發布了提高小型發動機性能的技術——電子機械增壓器,這一技術能夠提高小型汽油發動機或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性能。
法雷奧中國總裁畢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法雷奧將在提高駕駛舒適度、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時,努力開發應對當今重大環境挑戰的新技術。”他認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驅動中國乃至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因此,目前該公司80%的產品,均與減少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一位熟悉零部件市場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增壓發動機市場主要分為渦輪增壓、機械增壓,以及電子機械增壓三大品類,三者的市場占比約為80%:18%:2%。渦輪增壓方面,主要代表為霍尼韋爾、博格華納、三菱重工等零部件企業;機械增壓方面,目前中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商為伊頓;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電子增壓機械技術方面,由于市場需求并不大,因此零部件車企也并不熱衷。明華有道咨詢總監封士明向記者介紹稱:“目前幾乎沒有中國車企使用這一技術”。
或許正是看中了這樣的先機,讓法雷奧率先布局。據了解,法雷奧提出的電子機械增壓技術,是將空氣注入到發動機當中,即使在低轉速也不損失任何功率。在節能方面,該電動增壓機能減少了高達10%的汽車燃油消耗。
對于這項市場份額并不大的技術,封士明評價,“由于該項技術在發動機轉速較低的時候就可以介入,因此較適合城市路況,但因為使用范圍有較大局限性,因此不排除市場上(對于上述幾項技術)混合使用的可能性。”
據了解,此前西亞特在去年北京車展上首發的IBIZA CUPRA概念車,即采用了直噴技術以及機械增壓器和渦輪增壓器的雙重增壓技術,有效地提升了功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