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在歐佩克 + 的視頻會議中,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 - 阿齊茲·本·薩勒曼再度著重指出,該組織的團結對穩定全球石油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會議上,八個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做出決定,自今年6月起,日均增產幅度將達41.1萬桶,這也是歐佩克+成員國連續第二個月以高于預期的幅度增加石油產量。
會議期間,阿卜杜勒 - 阿齊茲提及1973 年的 “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中東產油國為對抗以色列及其背后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布實施石油禁運,致使油價大幅飆升,歐佩克也借此契機成功收回石油定價權。阿卜杜勒 - 阿齊茲表示,歐佩克曾成功度過諸多艱難時期,當下的形勢與當年有相似之處,當前的凝聚力同樣關鍵。
據與會者向媒體透露,沙特能源大臣重提 “第一次石油危機”,實則是對伊拉克和哈薩克斯坦的嚴厲警示。這兩國此前未能嚴格履行產量配額,在此次會議中,兩國代表還試圖對此進行辯解。有分析指出,盡管當前國際油價走勢疲軟,但歐佩克+在本周六仍毅然宣布 6 月再度增產,這表明沙特正在堅決推行一項激進的新戰略:從過去削減產量來支撐市場,轉變為通過增產來壓低油價,以此對那些超產的成員國進行懲罰。
雖然低油價會對所有產油國的石油收入產生沖擊,但由于沙特的產油成本相對較低,一旦油價持續下跌,其他產油國將率先受到嚴重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沙特首次采用這種“懲罰性策略”。美國Rapidan 能源咨詢公司總裁、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白宮能源顧問鮑勃?麥克納利指出,自2014年以來,沙特曾兩次刻意壓低油價,以強化產油紀律,并且這兩次行動均持續到歐佩克重新實現團結。
此前,哈薩克斯坦在產量問題上與歐佩克 + 存在分歧。兩周前,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長葉爾蘭?阿克肯杰諾夫在政府會議后公開表示,在決定石油產量水平時,哈薩克斯坦會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而非優先考慮歐佩克 + 的整體利益。阿克肯杰諾夫還提到,該國無法削減其三大石油生產項目的產量,因為這會對項目造成毀滅性打擊,且這些項目由外國巨頭掌控。例如,運營哈薩克斯坦田吉茲油田的雪佛龍公司就表示,未收到政府有關控制產量的任何指示。
曾在歐佩克秘書處工作的 Rystad Energy A/S 分析師豪爾赫?萊昂認為:“沙特此舉意在懲罰不遵守產油協議的國家,尤其是哈薩克斯坦,同時也是為了迎合特朗普降低油價的訴求。“特朗普多次要求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增加原油產量,期望借此降低國際油價以及美國國內的燃料價格,從而加強對通脹的控制力度。在復雜的國際石油市場格局下,歐佩克+內部的產量決策博弈以及沙特的策略調整,無疑將對未來油價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全球石油市場也將持續密切關注各方后續行動。
根據白宮之前公布的行程計劃,特朗普將于下周先后訪問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上周,美國批準向沙特出售價值約35億美元的武器,意在強化兩國的伙伴關系。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