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多重利空因素疊加,導致周一開盤后油價呈現出疲軟走勢,延續了上周的跌勢。截至美國東部時間周一13:44,5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38%,報價為69.39美元/桶;而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也下跌了1.37%,報價為66.12美元/桶。
盡管上周五原油價格曾因技術性反彈短暫回升,但全周整體仍呈現下跌趨勢。分析指出,這背后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首先,OPEC+宣布啟動增產計劃,從4月起逐步解除每日220萬桶的減產措施,其中4月將率先增產約13.8萬桶/日。這一決策被市場解讀為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要求OPEC“降低油價”的回應。然而,這也引發了市場對OPEC+可能開啟逐月擴產周期的擔憂。瑞銀集團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表示,盡管OPEC+在聲明中強調后續增產幅度將嚴格基于市場實際需求,但市場對此仍持謹慎態度。
除了OPEC+的增產計劃外,美國對華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原油庫存的意外增加也是導致油價下跌的重要原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市場對原油需求的預期有所降低,進而推低了油價。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減產調整的實際影響可能弱于預期。渣打銀行研究指出,即使OPEC+完全解除減產,也僅會在2025年四季度和2026年四季度出現輕微過剩。這主要得益于強勁的需求增長與美國原油供應增速放緩之間的對沖效應。然而,這種對沖效應在未來可能會逐漸減弱,從而對油價產生新的影響。
此外,受制裁的伊朗石油正逐步回歸市場,這也對油價構成了一定的壓力。盡管美國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但伊朗原油仍通過“影子船隊”持續流入市場。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指出,制裁初期造成的供應擾動未能持續,僅改變了采購節奏,并未阻斷整體供應渠道。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
托克集團石油貿易主管本·盧科克在彭博電視采訪中指出,伊朗問題仍是當前市場最大的潛在風險。過度施壓可能迫使伊朗采取極端行動,這對全球原油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需要警惕的風險點。未來,隨著多重利空因素的持續影響以及伊朗問題的懸而未決,國際原油市場的走勢仍將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