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價格分別為74.7美元/桶和69.8美元/桶,環比分別下跌4.2美元/桶和5.7美元/桶。此次油價下跌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經濟數據疲軟、利比亞產量存在恢復可能,根本原因是在金融側和地緣側缺乏支撐的情況下,市場定價基準向供需基本面轉移。
經濟衰退的預期和季節性需求回落的現實交織
美國經濟衰退跡象明顯。美國經濟衰退的跡象愈加明顯,多個關鍵經濟指標相繼觸發衰退警告。8月美國制造業PMI為47.2,連續第五個月低于榮枯線,制造業活動持續萎縮。此外,20項衡量美國經濟衰退的指標中,已有9項觸發了預警,進一步增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摩根大通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35%,高于上月初預計的25%。經濟衰退預期使得市場情緒較為悲觀,盡管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增加,但在長期利率依舊偏高的情況下,油價上行動力有限。
中國制造業持續疲軟。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外需疲弱,而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及消費意愿的下降則抑制了內需增長。8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1,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創六個月新低,制造業景氣程度持續下降。這也直接影響了對工業能源的需求,7月份原油加工量5906.2萬噸,同比下降6.1%,1-7月加工量41915.1萬噸,同比下降1.2%,總體不及預期,進一步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壓力。
出行旺季結束,需求季節性回落。隨著夏季出行旺季的結束,石油需求逐漸冷卻。根據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當周,美國汽油需求的四周均值為912萬桶/日,同比基本持平。
然而,歷史數據表明,9月初往往標志著夏季出行高峰的結束,汽油需求將進入下滑階段,預計到10月初將達到階段性低點。受此影響,截至9月3日,美國汽油期貨下跌近6%,為2021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種季節性需求的回落進一步加大了市場對油價下行的預期。
三地裂解價差持續下行,煉廠開工率持續下滑。截至9月5日當周,美灣、西北歐和新加坡的裂解價差分別為10.61美元/桶、2.25美元/桶和2.90美元/桶,分別較月初下降了30.7%、29.9%和19.8%。歐洲的裂解價差尤其值得關注,自今年6月以來,歐洲市場的裂解價差不斷下降,達到了年內最低水平。裂解價差下降持續壓縮煉廠利潤空間,煉廠開工積極性減弱。
截至9月初,美國煉廠開工率下滑至91.9%,較往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隨著駕駛旺季的結束及秋季檢修季到來,煉廠開工率將進一步下降,影響原油需求。
需求不振之際供應趨向寬松
OPEC+補償性減產落空。7月OPEC+原油產量增長25萬桶/日至4170萬桶/日。其中,OPEC成員國原油產量增長25萬桶/日至2734萬桶/日,主要是沙特產量增長14萬桶/日、伊拉克增長8萬桶/日;非OPEC成員國產量持平于1436萬桶/日。伊拉克、阿聯酋、俄羅斯分別超產43萬桶/日、39萬桶/日和25萬桶/日。
OPEC+達成暫緩增產協議,但市場認同有限。周內由于油價跌至9個月來的最低點,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于2024年9月5日舉行會議,同意將其額外的自愿減產220萬桶/日延長兩個月至2024年11月底。同時,超產國家還重申其承諾,即在2025年9月之前對全部超產量進行全額補償。
受此消息影響,油價有所反彈,但漲幅有限且漲勢未能延續。這一現象表明此次推遲增產2個月只是將基本面過剩壓力有所延遲,無法有效解決未來供應過剩問題,且其對補償減產的承諾并未得到市場認可,供應過剩只是時間問題。

利比亞內亂導致的減產即將結束。此前,由于利比亞政權內部分裂,精英階層圍繞央行的獨立性和對石油收入的控制展開斗爭,利比亞東部政府宣布在央行行長恢復其法律職責之前,停止所有石油產出活動,停產規模約為70萬桶/日,產量已降至不足60萬桶/日。
根據以往歷史經驗來看,利比亞因內亂導致的停產時有發生,一般在1-2個月內得到修復。消息顯示,由于利比亞國內各派別接近達成協議,該國的石油產出有望快速恢復。市場原本預期利比亞的減產能夠為OPEC+增產讓渡空間,但目前看該情況發生概率不大。這意味著市場的供應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在需求季節性回落的背景下,油價下行壓力更加明顯。
美聯儲降息利好已被市場消化
美聯儲大概率于9月降息25BP,但已被市場充分計價。近兩個月,美國通脹水平保持穩定,7月美國非農就業遠低于預期,失業率升至4.3%,創2021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講話,首次釋放明確降息信號,9月降息已成定局。
CME數據顯示,美聯儲9月份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2%,預計年內合計降息2-3次。歷史經驗表明,降息對油價變化沒有顯著的規律性。除了第三、五輪降息周期油價整體呈上漲走勢,第一、二、四輪降息周期都表現為油價下跌。考慮到市場已對9月降息25BP充分計價,金融側流動性寬松對油價利好支撐有限。
地緣沖突趨向平淡
烏克蘭局勢升級,但對油市影響有限。8月6日,烏克蘭發動了自二戰以來對俄最大規模跨境打擊。至9月3日,俄烏雙方多次對兩國境內實施無人機、導彈、火箭炮等襲擊,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沖突規模擴大使烏克蘭危機局勢更趨復雜,但主要影響俄氣供應,對俄油出口影響有限。
中東地區沖突向好發展。8月末伊朗表態可能回擊以色列,但遲遲未見實際行動。短期看地緣沖突可能向兩個方向演化,一是伊朗襲擊以色列,加劇中東緊張局勢,油價或將短期沖高;二是巴以談判取得進展,伊朗放棄對以直接打擊,地緣溢價迅速消散。目前來看,后者的概率更大。
總體來看,中東地緣緊張局勢未見升級跡象,美聯儲降息利好已被充分消化,市場已重新聚焦于供需基本面定價。經濟衰退的預期和季節性需求回落的現實交織,再加上OPEC+退出自愿減產,市場明確供需過剩。由于管理基金持倉已處歷史低位,買賣雙方的力量或發生轉換,油價短期或有反彈動力;但隨著需求持續下行,供應側迎來增長,基本面轉向供過于求,市場壓力將逐漸增大,四季度油價大概率維持下行態勢。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