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要“回光返照”
今年前4個月,傳統燃油乘用車累計銷量492萬輛,較去年同期降低18%;4月傳統狹義乘用車銷量67萬輛,較去年同比下降55%,環比上月下降50%,下降幅度可謂巨大。
隨著使用成本的上升,很多消費者不愿意購買燃油車,主流電動車的價格更貴,因此購車消費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推出,無疑利好燃油車。國家層面似乎有意在傳統燃油車面對嚴峻挑戰的艱難時刻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畢竟燃油車企業貢獻著大量的稅收,而且石油銷售也要靠燃油車來支持。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走得有點“太快了”。國家層面原計劃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5%,2030年達到40%,但今年這一數值已經升至近30%。購置稅減半政策會促進市場呈現一定的分流效應,使得燃油車、混動車型的銷量都能增長。畢竟燃油車也不是污染車型,雖然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更清潔,但電池生產過程污染很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補貼政策看似是燃油車的一針“興奮劑”,實則卻會加速燃油車的衰退。從2021年各大汽車集團的財報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勢迅猛,但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利潤率卻低得驚人,而燃油車為主的傳統汽車集團卻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利潤率。基于此,傳統車企自然難以放下燃油車的紅利。此輪補貼政策之下,燃油車銷量必然增長,燃油車企會更加難以放棄這塊業務。
但事實上,油價不斷上漲且未來會持續上漲,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多出的用車成本,已經遠高于購置稅減半的誘惑。換言之,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燃油車在政策助推下的銷量回升不過是“回光返照”。一旦政策退出,燃油車只會走向更快的衰落,燃油車企也浪費了更多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則會更加被動。

新能源汽車熱銷趨勢不改
促銷政策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之計,燃油車銷量上漲,只不過是給傳統車企儲備更多過冬的糧食而已。
縱觀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創新,相比保守的燃油車,未來必定會收獲更多用戶。新能源汽車為消費者提供的“個性化”以及“高性價比”駕駛體驗,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燃油車以價格區間、內飾配置或出行功能等因素定義的做法。
隨著我國汽車軟件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汽配供應鏈的優化與升級,汽車產品在外觀內飾、性能和算法能力上大幅領先傳統燃油車。以往僅出現在高端車款的特殊屬性,如多功能電動皮革座椅、輔助駕駛系統、主動安全系統、LED觸屏以及輔助影像系統等,都陸續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群體有一定區分,所以針對燃油車的購置稅優惠未必能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趨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的統計分析,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表現依舊不俗,消費者會持續被各地政府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激勵政策吸引,新能源汽車市場內需會持續釋放,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將持續提升。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