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油田時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隨著中海油旋轉導向鉆井和隨鉆測井技術(又稱“璇璣”)的研發成功,中海油成功摘得油氣開發領域皇冠上的“明珠”,打破了該技術長期被國外油服公司卡脖子的局面。作為“璇璣”這條巨龍的“慧眼”,中海油自主研發的隨鉆地層邊界探測工具(簡稱:DWPR)近年也在中國海域全面投入應用,已形成800/675/475全尺寸系列工具,以適應不同直徑的井眼,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該重要尖端技術并實現規?;鳂I的國家。
DWPR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具采用業界首創的雙斜正交和軸向收發天線組合,構成全對稱補償陣列線圈系,通過測量空間多分量電磁信號,獲得方位電阻率信息及方向性地質信號,結合其方位伽馬成像測量功能,顯示井眼周圍最遠6.8米的地層結構和儲層物性變化情況。聯合專用的地質導向軟件WPS,可實時反演儲層邊界及電阻率,實現環井周360度三維可視化地質導向。

有了DWPR這只“慧眼”,“璇璣”巨龍便能看著儲層邊界實時調整鉆井軌跡,可控制在儲層最佳位置鉆進,解決了偏移距大、常規鉆井技術三維井眼軌跡控制難等問題,明顯提高儲層鉆遇率,降低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單井產量。

典型應用一(渤海油田某井)

剛鉆入新地層,DWPR觀察到下部邊界正在靠近,有觸底趨勢,隨即提前發出增斜指令,成功避免了鉆入泥巖的風險。隨后靠上邊界鉆進,此時可觀測到下部距離約6.8米的邊界,成功驗證了工具6.8米的邊界探測距離。
典型應用二(南海東部油田某井)

根據客戶需求,鉆井軌跡控制在距儲層頂部0.5m內為佳。DWPR與“璇璣”系統完美配合,精確控制軌跡,全井段邊界距基本都控制在0.5米內。因DWPR首次在該區域應用,依客戶要求,在鉆進過程主動兩次上鉆探頂,成功驗證了邊界距的準確性。本井鉆前計劃配產油800桶/日,鉆后實際產油3000桶/日。
自2019年7月首次商用以來,DWPR已在海上油田作業超80井次,累計進尺突破3萬米,作業成功率高達96%,平均鉆遇率超90%。中海油自研地層邊界探測技術在中國海域的廣泛應用,將有效促進我國油田高端技術裝備全面國產化,為國家的能源安全貢獻力量,響應總書記的指示,真正把油氣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