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家汽車銷售門店,家中已有一臺燃油車的李先生介紹說,他正在選購一款新能源車,想要替換已有的燃油車,隨著油價的上漲,新能源車耗電等綜合成本低對他很有吸引力。

近年來,在北京等汽車限牌城市,居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不少人選擇開新能源車上下班。以前車主擔心充電不方便,充電樁數量不斷增加。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為222.3萬臺,車樁比約3.05∶1。

吉利幾何汽車銷售人員 樊丁方:充電很方便,我們現在充一次電大概是550公里一次續航。在北京市的充電樁是非常多的,基本車所在周圍的兩到三公里都會有充電樁。我們一款車充滿電是70度電,基本上一公里幾分錢就夠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9.7萬輛和38.3萬輛,環比增長12.5%和7.2%,同比增長均約為1.3倍,創歷史新高。

江淮汽車思皓新能源北京捷運德盛總經理 朱建軍:新能源車在性價比高的同時,在智能化的一些體驗和操作上,比傳統燃油車來說優勢很大。

近日,本田宣布將在2030年停止向國內投放燃油車,全面推廣純電動和混動車型。大眾、沃爾沃等車企也已公布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據悉,賓利、瑪莎拉蒂、豐田、福特、長安等眾多品牌都發布了關于停售燃油車的計劃,預計2022年到2025年逐步替換成電動車。
缺芯疊加原材料漲價 車企“增收不增利”
雖然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步代替燃油車,銷量節節攀升。但三季度以來,部分車企“增收不增利”,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使不少車企在銷量增長的情況下,利潤卻攤薄了。

在剛過去的10月份,哪吒汽車交付8107輛,同比增長294%;理想汽車交付7649輛,同比增長107.2%,小鵬汽車交付10138輛;除了這些造車新勢力外,一些傳統車企雖面臨整體銷量的下滑,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成績亮眼。

江淮汽車思皓新能源北京捷運德盛總經理 朱建軍:我們結合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整體戰略趨勢,現在我們是做強做大、全力做優新能源的板塊。

根據近日各大車企陸續發布三季度財報來看,雖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節節攀升,但利潤卻出現下滑。比亞迪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543.07億元,同比增長21.98%,凈利潤下滑27.5%,僅為12.69億元。這與比亞迪新能源產品的熱銷形成明顯的反差。長城汽車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288.69億元,凈利潤約14.16億元,同比下降約1.72%。

中金公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 鄧學:原材料漲價對車企的影響非常明顯,零部件會更突出。汽車零部件直接采購的材料占汽車零部件營收的占比大概70%,整體的成本比例會更高一些。所以原材料價格上漲會直接影響到零部件企業的盈利表現。

招商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 汪劉勝:造成這種增量不增利的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對成本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對利潤會有一定的沖擊;第二就是芯片的短缺。

2021年以來,動力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產業鏈供給趨緊,上游供應鏈的擴張規模與速度已遠不及需求的總量與速度,今年以來,汽車行業芯片及電池原材料短缺影響持續擴大,給車企造成了比較大的成本壓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陳士華:關于應對芯片短缺的危機,我們除了呼吁政府主管部門采取有效的措施維護芯片市場的健康秩序,防止芯片的壟斷行為,包括嚴格控制哄抬價格行為之外,協會也通過多種渠道,針對原材料上漲的問題向政府主管部門進行了反映,也與上下游的產業進行了溝通,解決汽車行業運營中實際的困難。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