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華爾街押注經濟將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勁復蘇,大宗商品似乎開始了一個將持續數年的新超級周期。在美國刺激計劃推動下,石油進入“超級周期”。新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國際油價上漲周期已經開始,收益率和通脹的趨勢正在逆轉。最近一輪經濟周期的推動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復蘇、超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美元疲軟、通脹加劇以及全球范圍內更為積極的環境政策。

摩根大通油氣主管克里馬雷克(chrisstyanMalek)表示:“在未來幾年我們不再需要石油之前,我們將先面臨石油短缺。油價可能會超過100美元/桶,甚至更高。”這是自2014年以來從未達到的水平。這一預期是基于財政刺激計劃將提振消費,然而石油行業對于擴大新生產的投資大量撤離。供需之間的這種脫節,推動了價格的持續飆升,是所謂超級周期的基本條件。
部分分析師對需求恢復仍有保留,油價命運取決于歐佩克。
石油分析師穆爾蒂認為,關于超級周期的說法可能有些草率。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石油需求約為1億桶/日,2020年降至9000萬桶/日。預計2022年疫苗接種才能令長途航空旅行大范圍恢復,而在那之前石油需求不太可能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增產可能成為多頭的一大障礙。在危機期間,原油供應受到了沖擊,由于油價下跌,2020年美國的日產量減少了約200萬桶。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其他歐佩克+成員國的減產已經創造了約800萬桶/日的閑置產能。
咨詢公司WoodMackenzie全球石油供應主管吉布森表示:“短期內并不存在真正的石油短缺,我們看到阿聯酋等國正計劃提高產能。然而,在石油行業,總是很難在正確的時間點確定供應的到來。”
分析師安杜蘭德表示:“2021年油價走勢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歐佩克手中,取決于他們選擇向市場釋放多少供應。接下來幾年油價的趨勢可能是上漲的,但也有許多的元素可能會破壞其漲勢,包括伊朗石油的回歸步伐,供給增加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