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球原油供應量萎縮明顯,尤其是從5月份起,由于歐佩克及G20組成減產同盟并實施大規模減產,原油產量開始大幅減少。2020年,全球原油的總供應量為94.45百萬桶/日,同比下跌6.53%。
在全球原油供應份額中,北美石油供應占全球供應總量的比重升至27.7%,較2010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美國頁巖油的減產,一方面由于頁巖油生產成本仍相對較高,過低的價格給予美國頁巖油產業沉重打擊,多家頁巖油開采商宣布倒閉。另一方面,美國也加入了最新一輪的歐佩克減產,令該國的原油產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原油產量由年內最高的1310萬桶/日,降至最低970萬桶/日,降幅高達25.95%。
此外,近年來由于已經實行了多輪減產計劃,歐佩克原油產量一直保持逐年減少的走勢。而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原油生產的再次崛起,全球石油生產格局已經發生改變。美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三大主要原油生產國之間的博弈,成為左右國際油價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與之相對的,隨著部分國家宣布退出歐佩克,歐佩克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2020年4月13日,歐佩克各國再次達成共識,重新實施減產計劃,按照歐佩克達成的協議,減產計劃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為期兩年,并將在2021年12月由相關國家進行再次審核。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20年5月至7月將每日減產1000萬桶,2020年8月-12月將每日減產80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每日減產600萬桶。
5月份起,歐佩克遵守減產協議而大幅削減原油產量,其中又以沙特的減產幅度最大,截至10月,沙特原油產量為895.6萬桶/日,而另一主要產油國俄羅斯減產也基本達標,其10月原油產量為1021萬桶/日,而未完全履行減產協議的產油國,將會逐步彌補虧欠的份額。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嚴重打擊了原油的需求,全球原油需求量十年來首度減少,雖然5月份起有所反彈,但整體原油消費量較去年同期萎縮明顯。2020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量為92.91百萬桶/日,同比下降7.68%。
由于疫情的威脅,包括中國、美國以及歐洲諸國紛紛采取措施,邊境封鎖以及出行限制等措施對燃料需求產生了重大打擊。盡管隨著5月后各國放松封鎖,積極復工復產,原油需求有所反彈,但整體來看2020年原油需求仍舊較2019年大幅減少。此外,在進入四季度后,隨著季節變化,疫情出現二次蔓延的趨勢,多個國家試圖重啟封鎖措施也導致市場對原油需求復蘇的前景充滿擔憂。
在全球原油消費份額中,北美洲地區的萎縮量最為明顯,尤其是以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其原油需求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從而大舉拉低了整個北美洲地區的原油消費量。2020年年初,美國的原油加工量為1689.70萬桶/日,5月份的時候降到了年內的最低水平1245.60萬桶/日,降幅高達26.28%。此后,隨著美國夏季用油高峰的到來,原油需求才有所回暖,截至三季度末,美國的原油加工量回升到了1367萬桶/日,但與年初相比依舊下降了19.10%。
新冠疫情同樣深度沖擊了歐洲地區的經濟及能源消費,尤其以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疫情數據相對嚴重,因此歐洲地區的原油消費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萎縮。但與美國相比,歐洲地區的疫情仍是樂觀了不少,因此萎縮的速度略小于北美洲地區。
而亞洲地區的原油消費情況是最為樂觀的,這主要是由于中國采取及時恰當的措施,成為了全球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尤其是從2020年下半年起,中國持續發力,無論在經濟還是能源消費量,都有所突破。特別是原油進口需求出現了明顯的回升,2020年1-11月份,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達到了5.04億噸,同比上漲了9.50%。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