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倫敦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三預測,此前受新冠病毒危機打擊的全球石油需求將逐步復蘇,并表示,產油國創紀錄的減產已經在幫助推動油市的再平衡。
OPEC在一份月度報告中表示,2020年下半年需求將下降640萬桶/日,低于今年上半年1,190萬桶/日的降幅,今年年底前需求“逐步回升”。
由于政府為遏制病毒傳播而采取的封鎖措施限制了旅行和經濟活動,油價一度暴跌。雖然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已經放松了限制,但對疫情卷土重來的擔憂令油價漲勢受限。為了應對需求下降,OPEC及其盟友同意從5月1日開始實施創紀錄的減產,而美國和其他國家也表示將減少產量。OPEC表示,這些減產措施已經帶來了幫助。
油市因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得到緩解而獲得強勁支撐,主要得益于產油國實施創紀錄規模的自愿減產。盡管已經減產,但OPEC仍認為今年油市將出現過剩,部分原因是OPEC現在預計,來自該組織以外的產油國的供應量將比之前預期的高出約30萬桶/日。
在這份報告中,OPEC沒有進一步下調對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此前幾個月曾大幅下調。不過OPEC表示,最大消費國美國的消費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OPEC+于4月達成一致,在5月和6月減產970萬桶/日。此后,該聯盟在6月6日同意將減產協議執行期再延長一個月,OPEC表示,市場對這一決定反應良好。
OPEC在報告中表示,5月石油供應量減少了630萬桶/日,至2,420萬桶/日。根據路透測算,這相當于產油國的減產協議執行率為84%,高于部分預估水平。OPEC估計,今年對其原油的需求將為2,360萬桶/日,較上月的預測減少70萬桶/日,這表明OPEC需要在5月產量基礎上減產約60萬桶/日,以避免出現供應過剩。
延伸分析:中國正在儲備原油和出口燃料,但并未增加消費
——中國乘低油價增加儲備
中國原油精煉加工活動反彈和5月份進口創出最高紀錄,似乎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受到新冠疫情封鎖的打擊后正在強勁復蘇。
當然,這些數字是可靠的。但是,數據中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提醒人們,不要對中國石油行業的真正實力過于樂觀。值得關注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流入商業和戰略油庫的原油數量,以及最終以精煉燃料形式又從中國出口到境外的原油數量。
中國不公布流入戰略和商業庫存的官方數據。但是,可以通過進口及國產的可用石油總量減去煉油廠的加工量來估算。5月進口1,129.6萬桶/日,國內產量為388萬桶/日,總供應量在1,518萬桶/日。煉油加工量為1,369萬桶/日,比去年5月增長了8.2%,創歷史第四高。
從原油總供應量中減去煉油廠加工量,將會有149萬桶/日的差額,這些差額可能會流入5月份的商業儲備或戰略石油儲備。今年以來的庫存一直呈增加趨勢,5月亦是延續了這種勢頭:根據原油進口、國內產量和煉油加工量的計算,今年前五個月,約188萬桶/日流入儲備。這比英國在冠狀病毒爆發前的原油需求總量還要多出約30萬桶/日。
中國2019年1-5月石油收儲的速度為121萬桶/日。也就是說,今年同期的收儲速度增加了67萬桶/日左右,在產油國大打價格戰及疫情惡化導致今年稍早油價崩盤時,中國及時把握機會。實際上,1-5月的儲油增幅高過進口增長,高出約62萬桶/日。
這顯示中國2020年的實際燃料消費持續疲軟,以2月及3月期間中國為了抗疫多數地區都處于某種經濟封鎖狀態,能源需求受創的程度來看,這個結論絲毫不令人意外。雖然與前四個月相比,5月的石油收儲速度確實有所放緩,但仍然高于去年1-5月的速度,或許可以看出,能源消費情況可能不像原油進口及加工數字所暗示的那么強勁。
——中國成品油出口增長
如果要更完整掌握中國原油需求狀況,另一個值得細看的因子是油品出口。
5月煉制品(成品油)出口暴跌至389萬噸,根據BPPlc的轉換系數,相當于100萬桶/日。這低于4月份的213萬桶/日,可能反映了整個亞洲的燃料需求疲軟,因為大部分地區都采取了封鎖措施來遏制疫情。然而,今年前五個月,中國的燃料出口增長了10.4%至157萬桶/日,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4萬桶/日。
總體而言,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在2020年的前五個月儲存了更多的原油,并出口了更多的精煉產品,意味著國內實際消費量減弱。考慮到新冠病毒封鎖措施的影響,這不足為奇。但這確實意味著,應該謹慎對待有關中國的原油和燃料消費已經從疫情中強勁復蘇的說法。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