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老板反饋,經營多年的老店,位置不差,服務也不比周邊同行差,為什么進場臺次越來越差?
也有老板感嘆,疫情穩定之后,門店恢復營業了,客戶卻不見了。
那么客戶去哪兒了?其實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從2018年開始,整個汽車行業都在走下坡路,至今仍舊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而在汽車后市場板塊,終端門店的“流量焦慮”在疫情疊加影響下,愈發嚴重。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47.3%的維修門店認為2020年上半年進廠臺次明顯下滑;29%的門店認為同比有小幅下滑。
數據不會說謊。終端門店對“流量平臺”的趨之若鶩,也從側面反映出流量趨向于集中化,流量分配不均衡現象將越來越明顯。
甚至有行業人士斷言,2020年或許是維修門店流量重新分配元年。
01“流量中心”變了
在終端門店還未“觸網”的時代,門店就是“流量中心”,位置的好壞決定了流量的大小。
于是,我們看到單體門店老板但凡具備一定實力,都會考慮多店經營,打造區域連鎖品牌。
而汽車維修連鎖企業自誕生以來,快速拓展門店數量以實現規模效益最大化,仿佛是行業的鐵律,也成了連鎖企業構筑護城河的最大戰略。
可以看到,不管是單店還是連鎖,瘋狂開店的背后,其本質是一場“卡位”大戰,亦或是“截流”大戰。
但是,這種以“門店為中心”的發展導向,也導致車后市場出現了兩大“過剩”現象:
一是終端門店數量暴增,產能過剩。隨著門店租金、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開的店越來越多,盈利反而越來越難;
二是信息過剩,車主的選擇范圍更廣,但是注意力也更加分散,門店通過傳統的營銷方式與車主建立長久鏈接的難度越來越大。
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門店業務在線化和客戶在線化的趨勢已被大多數從業者接受。在新的語境之下,“流量中心”已然發生了變化。
越來越多的終端經營者開始意識到,門店不等于流量,門店只是流量的入口之一,打破“三五公里流量天花板”的策略不再是開新店,而是與線上融合。
另一方面,車主的消費習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車主可以通過便捷的線上渠道,如社交、社群等做出選擇。
這意味著門店培養“客戶忠誠”的難度不斷加大。有行業人士認為,未來可能再也沒有車主“被動忠誠”,以前所謂的忠誠是因為沒有便捷的渠道獲取其他門店的信息。
流量中心的主體變了,門店的價值也隨之變化,更多聚焦在如何提升車主體驗和服務上。
02流量在被重新分配?
當下,汽車后市場相對分散的流量也有向幾大巨頭集中的趨勢,保險公司、大平臺、主機廠及4S體系等將掌握流量分配權。
先看保險公司,被行業人士稱為車后最大的“隱性巨頭”,也是車后流量最大的分發中心之一,通過贈送洗車、保養、漆面等服務,就對合作門店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據了解,平安保險2019年在上海選擇了50家維修廠進行合作。上海挑米汽車連鎖總經理蔣春余表示,維修終端受保險公司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再好的營銷,都抵不過保險公司的免費贈送,門店傳統的營銷方式已經失靈了。
再如太平洋保險與第三方平臺e養車進行合作,合作的維修門店要通過e養車的審核資質。
e養車CEO戴陽告訴AC汽車,保險公司帶來的保養業務體量很大,而且訂單增長速度很快,普通門店靠自己集客會越來越難,“我們有的合作門店,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客戶來自保險公司,集中度確實越來越高。”
此外,保險代理公司自營維修連鎖承接車主服務也比較普遍。如吾道養車,借助保險公司的資源,深耕江浙下沉市場,目前已經布局30家社區店和4家大型鈑噴中心。
再看大平臺,以途虎、天貓、京東、瓜子、蘇寧為主要代表。我們先看一組數字:在淘寶、天貓建立車輛檔案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58億;京東車主用戶數量達到8000萬;途虎養車4500萬用戶注冊……
隨著各大平臺的加盟店、認證店和合作店數量的不斷開拓,以及車主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線下流量聚合線上、然后通過平臺再分配漸成趨勢。
另外,大平臺既能主導流量分配,也讓“流量疊加”成為可能。例如,一位車主的手機里未來可能安裝了多家平臺的APP,隨著平臺線下店密度變大,服務水平接近,車主就不再屬于某家店,也很難被綁定。
但是,這個流量大概率會在各大平臺線下店之間竄動,其他門店仍舊難以跳出“店沒問題,就是沒流量”的怪圈。
最后是4S體系在新車銷售階段,通過多種套餐綁定車主,但這部分流量仍舊在主機廠體系內流轉,獨立售后越來越難通過價格競爭分一杯羹。
一旦巨頭攜數據和用戶占住了入口資源,“流量黑洞”即將出現,流量的重新分配也必將導致終端門店大洗牌。
03更關鍵是老客戶的流失
“流量焦慮”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但是大多數門店的反饋是,“不輕言放棄”,“生意難做,繼續加油干,爭取2020下半場出現轉機”……
也有老板認為流量重新分配對行業而言未必是一件壞事。流量增速放緩,但沒有消失,過剩的門店淘汰一部分,讓流量與門店數量配比在合理范圍內才健康。
疫情之后,有媒體曾報道,30%的終端門店或許會消亡。而一些行業老兵的預測是隨著傳統淡季到來,可能會導致20%的門店退出舞臺。
分析行業趨勢之外,門店經營者也在思考應對之策。
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打價格戰。AC汽車專欄作者宋全業曾表示,門店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隔壁門店,洗車保養的服務很難做出差異化,當對手發動價格戰,你敢保證自己的客戶不動搖嗎?
此外,向保險公司示好或投靠平臺也是多數門店的選擇。近期,關于第三次保險費改推行的動態引起業內人士關注,不少門店認為保險公司資源會加大向獨立售后傾斜。
2020年,會是門店流量重新分配元年嗎?
燦鵬汽車服務連鎖總經理蘇明燦告訴AC汽車,在一二線城市或許會有這個跡象,但是三四五線城市感受不深。流量焦慮更多來自增量不足,卻忽視了存量部分的流失。分析老客戶的流失原因并找到解決方案才是當下的重中之重。
“門店數字化運營一定是趨勢。圍繞用戶畫像,做數據化分析,才能做精準營銷,真正把用戶盤活。”蘇明燦說道。
上海一維修連鎖企業負責人也分享了一個“奇怪”現象:其9000多個已充值會員客戶中,去年有2000多個客戶在有效期內沒有進店,安排客服電話回訪和提醒下,回頭進店的也不過10%。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以為是你的專屬客戶,其實也在悄悄的離開你,而你卻不清楚原因。”老板們,不妨統計下自己的“忠誠客戶”,看看一年沒進店的比例有多少。
巨頭們分割流量,傳統門店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存量市場一場殊死搏斗才剛剛開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