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億級規模的汽車后市場中,潤滑油這塊蛋糕因其連帶作用,早已被各方覬覦。而眾多潤滑油品牌競爭激烈等現狀,也讓行業不可避免面臨一場變革。

“潤滑油品牌多而不強,面臨洗牌提高集中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如是概括當前潤滑油行業的基本面。
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推動著車用潤滑油市場迅猛發展,今后5年內預計增速為20%,至2023年達4303億元。
這同時也導致潤滑油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在國際潤滑油品牌主導高端領域的同時,占比20%的中低端市場利潤,由數千家本土潤滑油品牌瓜分。
洗牌是主動而為之,便宜是沒有未來、沒有機會的。
車用潤滑油市場將破4000億
“不是價格越低越好,優質優價才是轉型升級需要達到的目標。”提及中國潤滑油市場現狀,許海東如是說。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后市場容量已超過1.3萬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2410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如此大的容量,與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息息相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增速仍保持10%以上。但相比于2010年19.7%的增速,2017年11.9%的增速已明顯放緩。
許海東表示,中國龐大的汽車保有量,產生了巨大的維修保養等多元化服務需求,隨著汽車銷量增速的放緩,深度開發和挖掘后市場產業價值成為市場發展的重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市場,汽車制造與銷售的利潤約占整個汽車產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約占20%,其他60%的利潤是在服務領域中產生的。
由于目前我國的汽車銷售利潤占比依然很高,按照業界每1元購車消費會帶動0.65元汽車售后服務的慣例來看,我國汽車后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底,國內潤滑油銷量673.9萬噸,汽車用油占比為近16%,今后5年內增速為20%,至2023年達4303億元。
“作為一種必須的消費品,潤滑油的需求量,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變化而同向變化。”許海東表示,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增長趨勢,預計還會持續10年。
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力的蛋糕,眾多商家的胃口已經被吊起。然而,參與潤滑油品牌的增多、行業競爭的加劇,也引發了許海東關于“價格越低越好”的警告。
本土潤滑油品牌突圍可借力資本市場
中國潤滑油市場的行業基本面,可以用16個字概括:三足鼎立、潤滑油品牌繁多、良莠不齊、市場混亂。外資企業、民族大鱷、中小企業構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潤滑油高端市場占整體市場份額30%,利潤卻占整體市場80%,國際潤滑油品牌主導占比75%;占比20%的中低端市場利潤由數千家本土潤滑油品牌瓜分。
雖然利潤占比只有20%,但匯集了眾多潤滑油品牌的中低端市場,卻也是競爭最激烈之地。“手段繁多、插紅旗占地盤、爭搶渠道、大打價格戰。”許海東概括道。
在汽車保有量上,我國已經接近美國,但相比于美國為數不多的車用潤滑油品牌,我國的車用潤滑油市場卻有些百家爭鳴味道。
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汽車保有量2.17億輛,市場銷售的潤滑油品牌3000多種;美國2016年汽車保有量2.64億輛,車用潤滑油品牌不足10種。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中小廠商混戰的同時,潤滑油從業者面臨眾多汽車后市場大型品牌的跨界競爭,以及各路資本的強勢介入。從2016年開始至今,已經有4家潤滑油企業上市。如此集中的上市,不僅表明了潤滑油行業進入了資本的時代,而且速度不斷加快。
國內潤滑油市場長期被國外潤滑油品牌所壟斷,只因有著雄厚的資本實力撐腰,占據高端市場。這幾年國內潤滑油品牌開始醒悟,資本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