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年,金融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穩壓日本、德國,甚至個別年份還超過美國。
而制造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比較優勢”,但可惜,“增長奇跡”讓不少人頭眼渾渾,誤以為制造業已是中國的絕對優勢。
其實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在制造業的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甚至強過美國。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國強?
在中國準備發力的高端制造領域,中國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1-
在制造業總產值上,“世界工廠”絕非浪得虛名,中國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
這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比較優勢”了。
在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國領先美日德不是一點半點。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資,也還是能壓美國一籌。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較遠了。

中國(大陸)約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臺灣省的表現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見。
不過,這并非一個中興事件就引發中國制造滿滿危機感的原因。
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2017年年初在“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說的,發展了幾十年,中國制造業的效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9.8%、日本的21.3%、德國的24.8%。

-2-
下圖是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創新企業100強,美國和日本分別以39家與34家企業,遙遙領先。

而在2015年,則是日本力壓美國排名第一。
順便提一下中國,中國2015年上榜企業是0,2016年是1。
但如果要把這個榜單放大到1000強,就會發現美國簡直是一枝獨秀,而日本則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遙遙領先后來者。
那么,怎么能看到日本比美國強的地方呢?來,看圖。

中美日企業結構比較
在通信服務、材料、非必要消費品等高端細分領域,日本整體強于美國。而在其它美國占優的領域,日本也在某些環節上有出色表現。
-3-
現在回到前文所說的那些個細分領域。
非必需消費品
首推汽車,這也是最能體現日本制造業技術高超最合適的入口。中國人買車常常在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猶豫不決。然而,你也許不知道,無論是奔馳、寶馬,還是通用、沃爾沃,都高度依賴日本制造。
德國汽車上的空調壓縮機,渦輪增壓器,自動變速箱,機頭導航儀、空調壓縮機都是日本品牌;
石川島和三菱是大眾、奧迪、奔馳、寶馬的渦輪增壓器供應商;
拿汽車上導航通信娛樂系統來說,沃爾沃用的是日本電裝公司的產品,奔馳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寶馬用的是日本阿爾派的。
在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塊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汽車零部件上,全球市場更是幾乎被日本壟斷。在半導體、微芯片、發動機控件、ABS、安全氣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絕對優勢。
這些東西,并不是說歐美造不出來。但是汽車這種高度成熟的大眾消費品,必須要在性價比上取得最優的平衡。這一點,日本制造優勢明顯。
-4-
日本金屬切割工藝,也是網上流行的體現日本高超精工技術的視頻之一。在一塊金屬上切割后,毫無間隙,讓人嘆為觀止。
其金屬切割后的嵌合隙間僅僅為2微米,細菌的直徑也不過是在0.5-5微米之間,這和細菌是同一數量級的。
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經常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發經費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占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