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油行業以其彈性和適應性而聞名。這些特性對于幫助它度過正在醞釀中的一場完美風暴至關重要,這場風暴將對該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直持續到2050年。5月20日和21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2019年歐洲博覽會上,人們廣泛討論了這場風暴的要素。此次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煉油廠和供應商的400名與會者。
隨著《國際海事組織2020年海洋燃料條例》的實施,風暴將于明年1月1日爆發。但是這個里程碑的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來自葡萄牙Galp和土耳其Tupras兩家煉油廠的報告顯示,他們為確保在2020年國際海事組織后的生存能力而進行的準備和投資已經進入了高級階段。挑戰在于航運業將開始使用更多的中間餾分油和更少的重油來減少硫的排放。
煉油廠升級投資是必要的,以確保產品組合保持相關和盈利。一種選擇是投資一個“延遲焦化裝置”,將重餾分轉化為焦炭和海洋天然氣(MGO)另一個選擇的出路,為重型端是處理他們在氣化爐生產合成氣為IGCC發電。這是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賈贊煉油廠在他們的項目中采取的一項選擇,該項目要建造一座2.4GW的發電廠,與煉油廠相結合。
展望未來,汽車行業還將推動成品油燃料結構的變化。電動汽車使用量的增長,以及氫和液化天然氣作為運輸燃料的出現,將逐步侵蝕柴油和汽油的需求。非洲和美國產能的增加,將抑制歐洲生產的汽油的出口市場。盡管新型汽車燃料不斷增長,但歐洲市場的柴油短缺預計將進一步加劇,因為柴油仍將是重型汽車的首選燃料,現在也將作為MGO轉向海洋應用。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不確定的產品結構動態,但明顯表明歐洲汽油生產能力過剩。
歐洲下游地區輕質餾分過剩的另一個出路,將是將它們轉化為價值更高的石化產品。這這是幾位主講人的主題,他們先后在大會上發言,強調煉油和石化一體化的重要性。
更遙遠的目標是《巴黎協定》提出的2050年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以減緩氣候變化。煉油廠和其他工業活動將需要在其業務方面進行重大改革,以便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發揮作用。一種選擇是增加煉油廠生物原料的數量,以生產可再生生物燃料。奈斯特石油在芬蘭的一項戰略解釋說,他們多年來一直在實施這一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技術和商業成功。
一些運營商報告稱,在過去5年里,通過一系列工藝設備升級和實施基本的最佳實踐,如使用額外的蒸汽疏水閥,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了20%左右。通過可再生風能和太陽能路線生產煉油業務所需的電力,也是煉油業務去碳化的一項新興戰略。未來的氣候行動減緩戰略包括將二氧化碳排放重新用于生產化學品,例如通過多元醇生產聚氨酯。該領域催化劑創新的步伐,以及最近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碳排放額度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能會使該領域的技術比許多人此前認為的可能更快實現商業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