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劑是當今食品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如使用不當,會嚴重影響到食品安全。然而,現實的生活中,許多食品企業不愿意使用食品級潤滑劑,這是緣于他們在使用食品級潤滑劑的意識和觀念上與國外食品生產企業仍存在明顯差異,甚至對食品級潤滑劑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概念、看法和誤解。

誤區:食品級潤滑劑潤滑效果不好?
正確:食品級潤滑劑具有和工業潤滑劑同等甚至更佳的潤滑效果。
首先,我們來看食品級潤滑劑的定義:所謂的食品級潤滑劑就是除秉承傳統工業潤滑劑的一切功能外,還必須具有生理學惰性,無臭無味并經國際權威機構NSF(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的認證,無毒、無害、可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行業加工設備上的專用潤滑劑。
其次,食品級潤滑劑是專門針對食品加工企業的工況條件研制,比工業潤滑劑更適用于高溫、多水、多水蒸汽的環境。因此在食品工況條件下,使用食品級潤滑劑具有更長的換油周期,更少的換油次數,更好的防水效果,更佳的抗蒸汽能力。
誤區:使用食品級潤滑劑會顯著增加成本
正確:潤滑劑只占運行成本0.8%,使用食品級潤滑劑并不會顯著增加成本
據中國工程院統計,在運行開支中,潤滑劑只占0.8%,與其他支出相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而如果不使用食品級潤滑劑,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會導致數額巨大的產品召回費用、賠償費用和品牌損失。而在維護成本上,潤滑油費用也只是維護總費用的3%。具體數據可參考以下圖表。

維護成本的組成=潤滑油總價+換油工人工資+零部件維修+配件服務費用+機械折舊費+停機成本
所以從單一品項來看,雖然增加了一部分的成本,但使用食品級潤滑劑有利于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減少了廢油、廢水等處理費用,從而給企業帶來許多隱形的成本節約。
誤區:設備中的潤滑油不會與食品接觸、無需使用食品級潤滑劑
正確:食品機械設備中的潤滑劑不可避免會與食品接觸
下面是幾個因潤滑油事件而引發的案例:
①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幾十萬只雞突然死亡,隨后,多人出現中毒癥狀,這就是著名的米糠油事件。事件最終導致幾十萬只家禽死亡,1684名人員中毒,30余人死亡。究其原因,是九州一家食用油生產企業,在生產中使用的導熱油發生泄漏,致使食用米糠油發生污染,同時作為禽類飼料的副產品也被污染。為警醒世人,該事件列入了“世界重大環境公害事件”。
②1998年,重490000磅(約223噸)的煙熏去骨火腿肉,被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召回,因為該產品遭受到齒輪油的污染,幾個客戶投訴火腿肉有“壞味道”和吃下之后“喉嚨疼痛,如火燃燒般長達3小時”。
③2014年9月,山東壽光市某學校有57名學生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經逐一排查,發現是因為學校饅頭機突發機械故障,大量含有礦物油的機油泄漏到面粉中,從而導致的這起事件的發生。
看了上述案例,哪位人士還會抱有“食品機械設備中的潤滑劑不與食品接觸,就不會導致食品污染,不造成安全事故”的想法?食品加工設備使用的潤滑油脂,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潤滑劑的泄漏、飛濺、滴落、蒸發及煙塵,都可能會引起食品的污染,從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誤區:食用油比使用食品級潤滑劑更安全
正確:使用食用油有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并不會更安全
食用油比使用食品級潤滑劑更安全”的觀點涉及到對食品級潤滑劑概念理解的一個誤區。食品級潤滑劑必須通過NSFH1和3H的認證,它的成分要符合F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法規要求;生產食品級潤滑劑的企業還必須有ISO9001、ISO21469等專業權威機構鑒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如果誤食含有食品級潤滑劑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因為食品級潤滑劑是無毒、無害的。
因此,食用油脂只適用于工作溫度不高,并經常與食品發生接觸的部位,如:食品切刀潤滑。對于其它生產機械需要潤滑的部位萬不可以使用食用油脂代替,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