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實現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車聯網用戶滲透率達到30%以上,新車駕駛輔助系統(L2)搭載率達到30%以上,聯網車載信息服務終端的新車裝配率達到60%以上。”近日,在工信部發布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再次強調了智能網聯汽車明年要達到的市場應用目標。
近兩年,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成為繼新能源汽車之后我國汽車產業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在大力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背景下,“兩個30%,一個60%”目標,既是催化劑,也是發令槍。
從五大方面推進產業發展
從去年開始,工信部陸續發布了多個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文件,涉及道路測試、標準體系建設等。隨著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繼續蓬勃發展。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更是從關鍵技術、標準體系、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安全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綜合應用體系基本構建,用戶滲透率大幅提高,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適應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和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開放融合、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基本形成。

具體來看,《行動計劃》指出要構建能夠支撐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及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形成安全可信的軟硬件集成與應用能力;完成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標準制定,大幅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健全產業標準體系;構建基于LTE-V2X、5G-V2X等無線通信技術的網絡基礎設施;打造綜合大數據及云平臺,推進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支持構建集感知、通信、計算等能力為一體的智能基礎設施環境;培育智慧出行等創新應用,發展電動汽車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推廣車路交互信息服務的規模應用;以智能網聯汽車系統運行安全、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為重點,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與防護機制,構建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數據和網絡的全要素安全檢測評估體系,重點突破核心技術,著力提升隱患排查、風險發現、應急處置水平。
發展較快但仍存挑戰
大唐高鴻車聯網事業部技術總監張杰表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比如,在C-V2X領域,目前不少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已進行產品研發,度過了早期的原理樣機階段,開始綜合考慮車規、小型化、兼容性設計等量產元素,相信在2020年可以實現規?;a。
“目前,行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應該是車聯網覆蓋率正在快速增長。”socar汽車數據工廠CEO張曉亮指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非常廣闊,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非常有優勢,即投入產出回報率較高,加上國內用戶樂于嘗試新技術,車聯網前景向好。

當前,我國車聯網產業進入快車道,技術創新日益活躍,新型應用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也存在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產業生態亟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規需要健全等問題。
“聯網汽車的比例越來越高,但釋放出來的價值還遠遠不夠。”張曉亮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發展雖快,但仍未找到汽車聯網以后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行業應該深入思考一些核心問題,比如,聯網能為用戶提供哪些便利?企業如何從中獲利?實際上,車聯網最大的挑戰仍是增加用戶粘性。當下,企業投入的成本和用戶獲得的價值還不匹配。”他稱。
行業對實現目標有信心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對于《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來說,汽車行業能夠很好地實現。張杰認為,就目前C-V2X的研發進展來看,預計到2020年就能實現量產,包括前裝和后裝多種設備形態,實現30%的目標困難不大;L2自動駕駛要求的垂直控制技術和水平控制技術目前主流車企已基本掌握,而且客戶買單意愿較強,到2020年新車搭載率達到30%應沒有問題;同時結合C-V2X和已經實現規模量產的車聯網技術,新車裝配率達到60%應該也沒有太大困難。

此外,《行動計劃》還指出,2020年后,通過持續努力,推動車聯網產業實現跨越發展,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和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建成,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和5G-V2X逐步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人-車-路-云”實現高度協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對此,張曉亮表示,首先是5G商用化會有助于提升車聯網的普及。目前在4G技術下,有價值的應用場景比較有限,隨著5G的商用化部署,整個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設都得到助力。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