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當下,雙方正積極尋求途徑,以將一些臨時合作制度化,并爭取年底前出臺相關協議草案。
一旦雙方合作被制度化,那么一個“全球產油國超級大聯盟”將橫空出世!
阿聯酋石油大臣希望該協議能得到24個成員國的首肯。協議框架的期限將超過當下正在執行的減產協議期限。
據悉,阿聯酋年初剛從沙特手中接管歐佩克組織“領頭羊”位置,對“超級組織”一事持相當樂觀的態度,認為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國際油價在雙方成員聯合減產的共同努力下收到不錯的效果,國際原油供需基本面日益平衡,又正值沙特與俄羅斯聯合投資的消息不時傳出,雙方進一步合作有良好的基礎。
石油圈原創,石油圈公眾號:oilsns
石油環境依然嚴峻
“產油國超級大聯盟”呼之欲出,震驚世界。但這恰恰正說明一個問題,全球石油環境依然嚴峻!
日漸高漲的油價,像一劑嗎啡一樣,麻痹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危機感。看到油價上漲了,不少人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萬事大吉,以為石油危機過去了。
可現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石油危機”如一灘江水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油價在60美元附近徘徊,高漲乏力,正是最好的說明。
所以,“產油國超級大聯盟”的成立,與其說“聯合起來”,倒不如說是“抱團取暖”來得更貼切。14個團隊抱團還是凍得瑟瑟發抖,可見外部環境不是我們想得那么“可觀”。
首先,美國石油的異軍突起,讓OPEC頭疼不安,該怎么對待這樣一個“亦敵亦友”的對手,顯然不是一頓晚餐就能解決的事情。
其次,新能源的沖擊。盡管石油人在彼此安慰,認為當前石油依然穩固。但是,無論你關不關心,新能源都在那里,而且還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石油靠近。
再者,產油國的資源匱乏。不說,并不代表沒有。石油資源的不可生,用點少點,讓產油國心生不安。怎么能在有限的資源里,賺錢無限的金錢,是產油國焦慮的關鍵。
還有,全球經濟環境復雜、金融政策不穩定等等。諸此種種,可見,石油環境依然嚴峻。
中國作用明顯
產油國聯盟的作用是個杠桿,讓彼此利益最大化,長久化。好比江湖武林,各產油國如同每一個幫派,盡管幫派勢力各異但都有一個盟主。其目的,就是維持秩序,大家好好賺錢!
賺錢是“超級大聯盟”的初衷,也是根本出發點。這點毋庸置疑,相信沒有哪一個成員國加入組織,是來做公益或者來當看客的。
既然是賺錢,那么賺誰的錢將是產油國必須深思熟慮的事情了。
2017年中國取締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不僅如此,各類數據表明中國石油需求仍是全球石油需求的動力端。相反,美國成為石油輸出國的攪局者,石油供應正在自給自足,而且還在向國際石油市場輸送,搶占產油國的份額。
此外,細心的人不難發現,2018年中國將在世界石油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千呼萬喚始出來,“商品之王”中國版原油期貨將于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
原油期貨的上市不僅為中國爭取亞太地區原油定價權奠定基礎,而且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意味“石油人民幣”正式啟航,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進一步。
在“石油美元”和“石油人民幣”之間權衡利弊,成為產油國頭疼的選擇。顯然,OPEC不愿意得罪美國人,更不愿丟掉中國這個大金主。
怎么辦?
聯合起來,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
隨著期貨的發行,中國在石油市場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關鍵,也是產油國超級大聯盟成立的關鍵。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