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意見》提出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轉變政府職能,持續增加有效制度供給,增強市場主體活力,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見》部署了10個領域35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分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和價格改革。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全面推進國企改革“1+N”文件落地見效,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電力、油氣等重點行業改革力度。以及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
油氣巨頭已開始改革
“就目前來看,現在各大石油公司肯定是努力在做改革的相關規劃,但需要什么樣的改革路徑,可能還得等到改革方案細則的出臺。改革方案不出臺,各大石油公司也拿不準到底怎么改。”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中石油、中石化均已有動作。中石油在2016年12月20日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便研究推進市場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會議指出,將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做強做優主業,退出無效低效業務,實施分類推進、完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改革舉措。
此前,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南方分公司相關籌備工作完成,于2017年1月啟動運行,成為首家正式投入運行的中石油區域天然氣銷售分公司。這代表著中石油天然氣銷售管理體制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去年11月下旬,中石油召開會議,確定了旗下各管道銷售公司運銷分離的具體安排,決定成立單獨的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旗下設置北部、南部、東部、西部、西南5大區域銷售公司。
中石化也在推進相關改革。中石化表示,深化銷售公司體制機制改革是目前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要在競爭激烈的油品市場中繼續保持和加強主導優勢,要拓展國際業務、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要堅持市場化、一體化、國際化原則,要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提高效率、效益為目標。
2016年底,中石化油氣管網混改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石化當時發布公告稱,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增資引進投資者,中國人壽和國投交通擬分別以現金200億元及28億元認購川氣東送管道有限公司合計50%股權。
有分析認為,深化油氣改革的重要一步是突破國企改革的瓶頸。林伯強表示,油氣改革實際上還是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進行,勢必面臨國企改革的一些問題。
全產業鏈推進改革
油氣改革重點和路徑是“四放開”:放開競爭性環節氣價,向社會資本放開上游勘探開發業務,放開管網的第三方準入,積極放開原油進口權。方正證券分析師馬寶玲認為,當前改革重點是鼓勵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實現管網相對獨立,鼓勵第三方準入,目標是實現管網產權獨立和強制公開準入。
從此前的油氣改革思路和征求意見稿的說法來看,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管網改革采取分步走的路徑,先確定管輸價格,逐步實現財務獨立,管網無歧視向第三方放開。隨后,時機成熟可以實現法律獨立,開展統一調度等后續步驟,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
“當前來看,管網的第三方準入以及銷售端的改革進行得不錯,難點也不是很大,因為這一塊市場本身的參與程度也很高,而且技術門檻跟資金門檻都不是特別高。”林伯強說。
“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勘探開采等競爭性業務將加速放開。”林伯強認為,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資金門檻都比較高,民營資本目前進入的積極性不高,市場反應有些冷淡,“現在基本上是放開的,沒有說民營資本不能夠進入,但市場積極性較低。現在每桶油的成本是40—50元,中國目前的成本也是在這個區間內。前期投入那么大,后期跟國際油價比又沒有優勢,民營資本進入的積極性就低了。”
“油氣改革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改革,上中下游都要打通,但是當前來看,上游最難改。下一步,詳細的改革細則會出來,重點可以關注上游勘探開采權的放開,建議在這上面給予民營資本一定的優惠政策。”林伯強說。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