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將燃油車企業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司長年勇日前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起草《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內容包括禁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加強汽車產能監測、分析和預警。
也就是說,除了已經批準建立的燃油車工廠外,未來將不會再有新的生產燃油車的工廠出現,且已有的燃油車工廠產能將受到嚴格的控制。要知道,“產能”是衡量一個車企實力和保證銷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燃油車的產能,無異于扼住了汽車企業的咽喉。
“限制燃油車產能”的信號愈發明顯
這已經不是政府第一次釋放出“限制燃油車產能”的信號了。
去年12月20日,國務院對外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以下簡稱《目錄》)。《目錄》特別強調,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此外,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明確的“十三五”期間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國家對于燃油車的限制政策,是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指引,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傳統車企應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部副主任張娟表示。
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間掙扎的車企
種種跡象顯示,未來的汽車市場一定屬于新能源汽車,但燃油車的地位和影響力仍讓很多車企舍不得離開。雖然政策不核準設立新公司,但是不代表已有車企不能擴大產能。事實上,目前國內不少傳統車企還在繼續擴大產能。
車企之所以舍不得離開“燃油車”領域,一方面是“燃油車”在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因為其需求依舊旺盛。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雖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宣傳,但由于其出現的時間較晚,且諸如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讓新能源車的普及受到了影響。同時,各大車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度不一致,有些企業的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
汽車業獨立撰稿人鐘師表示,目前市場還是需要燃油車的,但是“有需要”不代表就可以擴大燃油車產能,“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
新能源汽車市場波瀾再起
為推廣新能源汽車,美國加州宣稱,可能將在2030年禁止傳統燃油車上市銷售。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決議,未來將禁止燃油汽車上路行駛。同時,德國還將與歐盟進行協商,將該項決議推廣到全歐洲。
雖然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還處于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階段,不過無論是從能源環境、政策引導,還是從未來趨勢上看,新能源汽車注定將成為市場中的主角。在“油轉電”的陣痛期,哪一家企業能限制住燃油車的規模,堅持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它就能在未來成為市場中的領跑者。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