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出現的聯盟主要有三種模式:
以為車險為導向的聯盟
這種聯盟根據保險公司的要求,由當地不同車型汽配商組成,一般每個車型有兩家或以上同一車型汽配商,在保險公司的認可價格范圍內競價,競價成功者負責向汽修廠供貨。
以集采為導向的聯盟
這種聯盟由同一車型的汽配流通商結盟,一般以省為單位選擇汽配商,每個省一個會員,形成規模采購。如某個大眾汽配流通商聯盟,就以一個省選擇一個同車型汽配商,面向全國發展會員,只做配件集采。
以渠道為導向的聯盟
這種聯盟以省或地為單位,一般只發展本地的不同車型汽配流通商為會員,每一車型只選一家,這種聯盟解決了車型件汽配流通商不能像易損件汽配流通商那樣主動、多頻次配送汽修廠的問題。
以上三種聯盟各有側重,但同時也都各有弱點,如果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最終都將難以為繼,分析如下:
首先,分析以保險為導向的聯盟模式
從歐美的車險體系來看,這種聯盟只是階段性的產物。因為歐美的事故車維修都已經專業化了,不僅事故維修只能在專做事故業務的汽修廠維修,而且汽配也由專做事故件的汽配商提供。保險公司逐步向歐美看齊,中國也將在保險公司的引導下出現事故車專修廠,承擔買單的保險公司將來與只經營事故件的汽配公司會有更密切的合作,當下的以保險為導向的聯盟將面臨未來的挑戰。
其次,分析以集采為導向的聯盟模式
汽配市場已經開始進入“重渠道,重服務”的時代。那種以“產品為導向”的時代正成為過去。當下的以集采為導向的單一車型聯盟在采購上帶來了規模效應。因為聯盟會員過去從大代理商拿貨轉為直接向供應商拿貨,省下了大代理商所賺走的那部分利潤。當各地面對渠道的聯盟和連鎖都發展起來后,“渠道為王”的時代就到來了。在產品過剩時代,同類型品牌的稀缺性失去后,品牌供應商爭奪的必定是渠道商,擁有了汽修廠渠道還會缺產品嗎?這種聯盟不往汽修廠渠道下沉能有未來嗎?
最后,分析以渠道為導向的聯盟模式
這種聯盟有著一個致命的問題——汽配采購無規模優勢!因為這種聯盟中不能有兩個同一車型的會員,會員之間沒有競爭,但也因此造成采購上形不成規模優勢。即使每個會員的車型總采購量在當地都是最大的,但車型件的特點是多品種、少批量,每種配件的采購數量都是相對有限的。這樣單一產品線在采購時就不能形成采購規模優勢,當聯盟模式被模仿后,原先的相對優勢將逐步歸零。此類聯盟缺少規模采購的核心競爭力,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更大、更高層次的聯盟——“聯盟之聯盟”,才能形成更大的采購規模。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