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文章,亞太地區國家的產油量下降的幅度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有一半左右的降幅來自于中國。
亞太能源咨詢機構的研究團隊主管Angus Rodger稱:“我們估計在2016年亞太地區石油的產量每天下降的幅度為每天75萬桶,按照這一趨勢,預計到2020年下降的幅度可以達到每天100萬桶。”
Angus Rodger還指出,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亞洲最大的幾個產油國,但是由于自2014年中期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暴跌,這些國家的石油產量也受到了打壓,最近2年亞太地區現有的油田石油產量下降的幅度每年可以達到7%左右。
Rodger在發布在Wood Mackenzie網站的一個視頻采訪中稱:“國際油價低迷以及原油企業大幅降低開支,加劇了亞太地區石油產量的下跌。”
最近由于OPEC成員國和非OPEC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支撐油價,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大幅反彈。根據協議,這些產油國在2017年第一季度每天將減產近180萬桶。
Rodger還稱:“亞太地區的石油產量將受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中國石油產量的支撐,但是這些國家的油田已經被過度開采,如果想要維持之前的產量,所需要的技術成本、人力成本都會比較高。目前這一地區的油企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成本,畢竟這些公司正在考慮削減開支,量入為出。”
另外,這一地區對于天然氣的開采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因此新的原油工程就比較少,所以亞太地區石油產量的下降在所難免。Rodger繼續稱,到2020年沒有開發的油田才能真正地投入生產。
“過去近20年,發現的新油田數量非常少、過去2年間國際油價低迷以及近期原油企業大幅削減開支都導致了亞太地區原油產量大幅降低。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該地區原油的產量繼續下跌。”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