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即將成為歷史,各個行業也到了盤點一年得失的時刻。對于潤滑油行業來說,2016年無疑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喜交加的年份:一方面市場年度需求量在始終在下滑,與2012年690萬噸的年度峰值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相較于2015年市場的疾速下滑,2016年潤滑油市場保持了相對的下滑趨勢減緩的狀態。經過2015年的需求量急劇收縮的震蕩,潤滑油產業已經處在了一個明顯的調整期,今年的需求量下滑減緩是否可以代表潤滑油市場的洗牌已經初步完成,市場的總需求量也將進行觸底反彈了呢?
靜中求變 潤滑油市場小變化醞釀大變局
筆者走訪了中國潤滑油市場的龍頭企業——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并在會談中了解到,2016年中國潤滑油市場總需求量約500萬噸,與去年相比下降2%;而2015年總需求量在510萬噸,與2014年相比下降33%,市場的需求量急劇下降,使很多企業開始調整企業戰略,行業也面臨著大洗牌。潤滑油行業專家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的市場營銷總監徐建表示,隨著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使第三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相較于鋼鐵、水泥等重工傳統型產業,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對潤滑油行業的帶動能力相對有限,因此也導致市場總體需求缺乏明顯的助力。
對于行業的現狀,徐建也持有樂觀態度,他認為經過了十年的市場高速增長,中國潤滑油企業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技術及市場開拓能力。盡管市場需求總量在近幾年不會有大幅度增長,但是那些憑借自身實力逐步走向高端的潤滑油企業,依然可以發力于風能、太陽能等為代表的新興行業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并有能力獲得更高的利潤,從而引領行業向著全新的方向發展。徐建說“在這個看似波瀾不驚的新時代,中國潤滑油市場也許正在醞釀著新一輪的爆發。今天,每一個潤滑油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這是一個更適合強者生存的潤滑油2.0時代。” 在筆者對多家行業領先潤滑油企業的走訪中,也印證了這位資深潤滑油行業專家的判斷:盡管潤滑油市場總需求小幅下滑,但是主流潤滑油企業的經營形勢仍然趨好。
鉛華洗盡 從“潤滑油元年”到“2.0時代” 的蛻變與重生
對于每一個潤滑油行業的資深人士來說,被稱作“中國潤滑油元年”的2004年行業盛況,也許還歷歷在目: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汽車、房地產等行業的一路高歌,既讓潤滑油市場迅速走向成熟,也為業內優秀的潤滑油企業提供了高速成長的絕佳土壤。可以說,從2004年的“潤滑油元年”開始,中國潤滑油市場進入了一個順風順水的1.0發展時代,潤滑油企業像雨后的春筍一樣涌現,并通過拼價格、拼市場、拼銷量等方式快速增長,也正是因為行業也欣欣向榮的發展同時,也滋生了一些弊端。喧囂、浮躁、良莠不齊……度過了市場“蜜月期”中的潤滑油市場弊端初顯,近兩年隨著在行業需求量急劇下降,整個行業的洗牌、轉型勢在必行,一場行業的蛻變和洗禮正處于進行時。
對行業來說,蛻變的原因首先來自外界:“十二五”期間,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占比由2011年的46.1%下降到2015年的40.5%,第三產業占比則由2011年的44.3%上升到2015年50.5%,2016年前三季度已達到52.8%;從投資、消費、凈出口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1%,同比提高了13.3%。與此同時,與潤滑油行業緊密相關的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在2015年產量均出現2%至5%降幅,商用車與工程機械的年產量更是分別同比下降9.97%和30%。“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結構之變,也讓每一個潤滑油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全新的市場環境。
面對這樣的環境,有些企業感受到了陣陣寒意,而另一些企業卻早已經躍躍欲試:行業有識之士早已經看到,上下游市場擴張所帶來的粗放式增長不應該成為潤滑油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潤滑油行業的未來,應該寄托在企業核心技術的全面提升以及對市場的準確把握上。而這個全新的市場環境,有助于行業盡早擺脫喧囂,回歸理性。讓人欣慰的是,那些中國潤滑油企業已經做好了從技術研發到企業實力方面的積累,這個全新的市場環境正是他們大展拳腳的舞臺。
如果說要給潤滑油市場的時代分別貼一個標簽,那么潤滑油1.0時代是拼價格、拼市場、拼產量的時代,潤滑油2.0時代就應該是拼品牌、拼服務、拼技術的時代。技術為先,融合品牌、服務在市場的多方發力,潤滑油行業朝著著高端化趨勢由淺入深。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潤滑油2.0時代”都已經不可避免的到來了,人們也盼望著中國潤滑油市場能夠在全新的時代中迎來一場由量到質的突破。
揚帆起航 技術為王期待新突破
除了產業調整的外部因素之外,導致市場整體需求下滑的因素還包括潤滑油產業的自身發展。這個觀點盡管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卻是行業現狀的真實寫照:在中國乘用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的大環境下,對潤滑油的需求量卻呈逐年遞減的趨勢,究其根本原因,便在于潤滑油技術的提升導致換油里程大幅延長。在制造業企業中,更加精細化的管理與潤滑油品質的升級,也使換油頻率與以往相比大大的降低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潤滑油2.0時代”的到來也可以看成潤滑油產業內部革命與進步的必然結果。
在這場極有可能導致整個行業“改朝換代”的革命風暴中,以往單純依靠價格優勢擴大市場份額、贏得生存空間的企業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而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卻會更加如魚得水。毫無疑問,“技術為王”已經成為了整個產業的共識,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以技術為核心的優質潤滑油企業,將在品牌、服務、市場布局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競爭,并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今天,盡管工廠和企業甚至是汽車行業更換潤滑油的頻率越來越低,但是人們卻更多的在包括神舟飛船、遠洋極地考察船等高精尖科技產品、高端裝備制造上看到中國高品質潤滑油的身影。正是這些高端裝備所使用的高品質潤滑油,給企業在技術領域上帶來了新突破,從而讓潤滑油企業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對于那些真正優秀的潤滑油企業來說,“潤滑油2.0時代”并不是一場讓人瑟瑟發抖的產業寒冬,而是一場淘盡黃沙始見金的行業正向整合。這場正向整合的終點,必將是中國潤滑油產業的又一輪厚積薄發。
“新常態”打造新格局 中國制造志存高遠
從某種意義上,潤滑油行業已經成為“經濟新常態”下傳統行業的一個縮影:當以勞動力、價格戰為核心的傳統擴張之路已經走到盡頭,如何在新的產業格局中找到發展空間便成為整個行業能否成功突圍的關鍵。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無疑是中國制造走向新天地的絕佳契機。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并開啟了一段段前所未有的破界之旅。
在潤滑油的世界里,海外市場早已不是“中國制造”的禁區,中國潤滑油企業早已布局國外市場,為中國潤滑油行業的2.0開拓了一片藍海。以長城潤滑油為例,在2013年,長城潤滑油就在新加坡投資建廠,實現了“海外生產、海外銷售”的國際化擴張新模式。今天,作為“破界先行者”的長城潤滑油已經通過與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深度合作,相繼在中東、南美、澳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代表處,在20個國家60多個港口建立了供油網點,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增長率超過50%。
自從“一帶一路”政策推出以來,中國制造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全世界諸多行業的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潤滑油行業也迎來了“走出去”的絕佳契機。中國潤滑油,正在隨著在海外隨處可見的中國工程隊和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設備一起,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掀開潤滑油行業的全新篇章。
如果說,“潤滑油1.0時代”標志著中國潤滑油企業在本土市場的全面崛起,那么“潤滑油2.0時代”則為中國潤滑油企業走向海外市場吹響了沖鋒號。這個全新的時代,寄托著每一個行業從業者的夢想,也孕育著中國潤滑油產業的渴望與突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