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潤滑油是個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和“道德風險并存”市場。說它是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是因為在眾多看似規格,標準一樣的產品中,隱藏著很多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無從區分,以至于出現了誰的價格低買誰的情況,將正經經營的品牌不斷邊緣化,最后市場上剩下的可能都是劣質產品。經濟學對其有個簡稱“檸檬市場”。
說它是個道德風險的市場,是因為市場上存在一些知名品牌,利用客戶形成的信任,降低標準,以次充好,拔高等級的現象。
這兩者的區別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奸商可以利用消費者的“不懂”來賺錢,也可以利用消費者的“自以為懂”來賺錢。
碰到市場低價競爭的時候,有些人會跟隨降價,有些把重點放在強化服務上。哪種方法更好呢?
商家面對的低價競爭通常有兩種來源:
1. 同品牌經銷商之間的低價競爭
2.不同品牌經銷商之間的低價競爭
同品牌之間競爭,假定所有的產品是完全一致的好(排除一方賣假貨和雙方都在賣假貨)。采用跟隨降價策略,比拼的是誰資金足,誰成本管控好,甚至是誰的廠家關系好;采用增值服務的策略,比拼的是誰對終端客戶的需求了解更透徹,誰的組合資源能力更強。一個是降價壓縮利潤,一個是增值抬高成本,對利潤都有影響。
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因為終端和消費者很難判定產品是否一樣好。所以上述兩個方法都應該先保留。自認為占有優勢的一方,應該先考慮提供更多的信息讓門店具備判定區別的能力。
事實上,不僅僅是車用潤滑油行業,機會所有行業,打破“酸檸檬市場”僵局的有效辦法有兩種:
第一,是通過給客戶提供更多有價值信息,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提高客戶的分辨能力。檸檬市場理論舉例最多的就是二手車交易,因為買家缺乏足夠的信息,而賣家掌握信息,但會故意隱匿車輛的缺陷信息,因此買家存在買到車輛以后的風險,為了規避風險就會不斷壓價,好車賣不上價錢就會退出交易,最后市場上剩下的都是爛車。國外二手車市場通過更細致的檢查項目,為買家提供更透明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國內二手車市場也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第二,建立統一的標準。沒有標準作為參照物的信息,即使再透明也沒有價值,甚至可能是營銷的套路。例如:汽機油的TBN是2好,8好,還是80好?如果沒有標準作為參照,這三個數字對消費者毫無意義。在二手車交易中,即使完全掌握了車輛狀況的所有信息,但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標準來參照估價,信息透明的意義并不大。
“道德風險”的例子也很常見,肯德基的蘇丹紅,激素雞事件,蒙牛三聚氰胺事件,奧迪汽車內飾使用高甲醛粘合劑。客戶信任品牌,品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辜負/利用了客戶的信任,并以此獲利。同樣,這種例子在汽車潤滑油行業中并不少見。
解決“道德風險”這個難題目前只有一個辦法:監管,無論監管是來自消費者,同行競爭者,媒體還是政府。因為來自其他三個方面的監管都可能被濫用,所以政府才是終極監管者,責無旁貸。
總結歸納一下:防止市場出現兩種困境的辦法,除了在品牌垂直渠道中加強信息的對稱性,剩下的兩項工作,標準和監管都依賴于政府。所以說,中國不但要有“有參考價值和權威性的”汽車潤滑油標準,還需要政府的進一步監管作為。這個邏輯,放在全世界的所有行業中都適用。
看完本文,作為政府,行業協會,品牌商,經銷商或者終端,該怎么做,應該有了大致思路了。
題外話:檸檬市場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不能完全消除。在某種意義上講,它給暫時的經濟弱勢群體提供了選擇。這句話聽著讓人不舒服,但事實如此。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消費者明知是假貨也會購買,例如買假煙送禮,這時肯定是越便宜越好,質量標準毫無意義。防范并消除檸檬市場的意義在于,我們雖然不能徹底根除檸檬市場,但要保證追求更高品質的人能夠不陷入檸檬市場的泥沼中,保證他們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品質的權利,畢竟每個人都把生活的更好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未來也一定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標準的制定和有效的監管就是為了大家的未來。防范道德風險的意義也在于此,獲得消費者信任的品牌不誠信,對行業的破壞性同樣不可小覷,比如人人談虎色變的三聚氰胺奶,直到今天,國產牛奶還沒有恢復元氣。
畫了張草圖,方便大家理解。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