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輪在日照港礦石碼頭裝載鐵礦石
山東省日照港第一生活區內部團購房的幾張選房名單,張貼在日照港國貿中心一側的玻璃門上,幾張A4紙隱約覆蓋著一層褐紅色的浮塵,這是毗鄰日照港周邊事物的特有印記。濕熱的海風揚起這些來自巴西、澳大利亞等地的鐵礦石,躍過上海路,鑲嵌在這座新建筑藏藍色的玻璃幕墻上。
1.5公里之外,日照港第一生活區十多棟高層商品房正在緊張建設,周邊便是日照當地人仰慕的工作單位日照港的辦公所在地。作為日照港的員工,可以以幾百元每平的優惠獲得購房資格,與日漸上漲的房價相比,這似乎是難得的福利。
不過,火熱的商品房銷售背后,開港三十年來最艱難的日子正困擾著這座國內第一大鐵礦石進出口港。
營業收入21.62億,同比減少1.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億,同比下滑29.06%,這是日照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日照港披露的2016年上半年財務數據。
這已經是這家上市公司“努力克服經營中的各項困難”,“積極采取各種降本增效措施”,才最終取得的效果,“減緩效益的下滑幅度”似乎并不容易。
日照港集團的財務數據并未公開。不過,從日照市東港區財政局發布的東港區2016年1-6月份貢獻稅收前50名企業名單中,日照港集團僅以5084.97萬元排名第四,排名第三的是當地一家名為日照安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地產企業。
日照港集裝箱碼頭。
集團納稅額不如下屬房地產公司
“日照港不行了?凈利潤下降近30%,納稅還不如個房地產企業”。這份納稅名單公布后,當地的一家自媒體以此為題報道了日照港的納稅情況,而實際上凈利潤下滑三成的主體是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納稅金額是1863.21萬元,在這份榜單中屈居第12名,在這個位次前面,已有6家房地產企業。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日照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5208.58萬元的納稅額,位居這個榜單的第二名,也就是說日照港集團以及日照港)的上半年納稅金額尚不如集團旗下控股的一家房地產公司。
這份以獨立納稅人為統計排名依據的榜單,共涉及包括日照港集團以及旗下子公司在內的6家公司,將這6家公司的納稅總額相加也僅不足1.5億,按照這個數字平均計算,全年也不過3億元的納稅額。
而按照集團匯總統計口徑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日照港集團的納稅額分別是7.03億和6.61億元。
業績持續大幅度的下滑,從日照港的財報里可以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2014年,日照港實現凈利潤5.73億元,同比下降28.55%,2015年,凈利潤下滑幅度再次擴大至46.2%,凈利潤數僅有3.08億元,這個數字是日照港近7年來的新低。
2013年,日照港實現凈利潤8.02億元,這也是這家公司上市10年來盈利最多的一年。不過,市場的風云突變讓日照港猝不及防地陷入了業績連年下滑的窘境。相比較2013年,日照港2015年的凈利潤大幅減少了近5億元,2015年的凈利潤僅是2013年凈利潤的38%。
學習兗州煤業,勞務工裁員30%
日照港業績的急遽變化,讓日照港的實際控制人日照市政府壓力巨大,“轉型、改革”成為日照市政府對日照港最迫切的要求。
在無力扭轉場市場大勢的情況下,如何從內部降本增效是日照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遠在大約300公里以外,因大力度裁員降薪而知名的兗州煤業,成為了日照港學習的對象。
2015年11月19日,日照港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杜傳志以及總經理蔡中堂等高管前往位于山東省鄒城市的兗州煤業取經,兗州煤業董事長李希勇分享了兗州煤業在煤炭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下采取的“精簡人員”、“壓縮機構”、“開源節流”等“超常規舉措”所帶來的改革紅利。
除了作為虛心學習的對象,兗州煤業控股股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還是日照港(600017)的股東之一,雙方的交流不僅自然順暢,兗州煤業的“超常規舉措”也迅速在日照港落地執行。
來自日照港內部的多個獨立信源稱,日照港正是在2015年開始了裁員降薪的措施,如今,裁員仍在進行當中。不過,裁員僅在勞務工中進行,裁減比例大約為30%,降薪幅度為20%,部分機關工作人員(正式工)將分流到一線崗位上。
“這個我們是跟集團同步進行的,”9月12日,日照港證券事務代表范守猛向澎湃新聞記者證實,股份公司也正在進行裁員降薪的舉措,他表示,由于公司整體業務量有所下滑,公司平均勞務工使用量也在下降。
今年4月份,日照港在當地黨報刊發的一篇文章介紹了這項正在進行的裁員所取得的成果:“日照港集團在今年一季度共精簡勞務人員905人,超過去年全年的減員人數”。
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日照港曾作為90多家日照當地企業一員承諾2009年不作經濟性裁員。當時的一份報道披露,日照港(集團)擁有近兩萬名員工,其中僅勞務工就有一萬多人,并且人數仍在增加。
“‘不裁員、不降薪’不僅是企業家對員工負責任的態度,還是企業對社會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諾”,在這篇報道中,日照港人力資源部李濟深科長曾這樣表示。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9年,日照港仍然取得了3.47億的凈利潤,而2015年的凈利潤則僅有3.08億。
“在一線工作的勞務工工資要比正式工要低,勞務工的工資成本在總成本里占比并不大。”一位日照港(集團)員工認為。
2013年,日照港金屬礦石的吞吐量是1.53億噸、煤炭及制品的吞吐量是3337萬噸,2015年上述兩種貨物的吞吐量分別同比下滑13.32%和8.46%。
全面“止血”難阻業績大滑坡
在多名日照港員工看來,“人員冗余”、“人浮于事”的國企病也存在于日照港這家國企身上,除此之外,跑冒滴漏以及利益輸送等問題也是這家國企主要的“出血點”。
日照港官方披露的一份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日照港在港的各類承包企業就超過100多家。外包業務改革也是日照港此次改革的一項重點,一份名為《設備委外維修業務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第一時間下發到了各個部門。
“嚴格控制外付機械作業費、外付修理費、外付勞務費等,切實降低業務外包費開支,并首次設立了業務外包費目標獎,調動生產單位降本增效積極性,前三季度(2015年)業務外包費同比減少1.14億元,同比下降9.45%。”發表于當地新聞網站的一條通訊稿件介紹到。
雖然采取了裁員降薪等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但財務數據顯示,日照港的凈利潤仍然下滑嚴重。2016年一季度,日照港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28%,凈利潤為796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8.76%。
即使放在國內眾多的港口中間,日照港的業績滑坡嚴重程度也位居前列。
2016年一季度,大連港凈利潤1.23億,同比增長4.1%;營口港實現凈利潤1.06億,同比下滑29.11%;天津港凈利潤2.83億,同比增長4.94%;唐山港實現凈利潤2.75億,同比增長12.1%;南京港凈利潤585.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2%;連云港港凈利潤628萬元,比去年同期暴跌58.51%;寧波港凈利潤6.5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3.96%。
斷崖般的下跌讓日照市政府感到憂慮。“青島港的資產收益率為16%,日照港僅有4%。”在2016年3月底日照市政府召開的廉政會議上,日照市長劉星泰拿出青島港作比,并要求2016年日照港的改革要做到“傷筋動骨、脫胎換骨”,他要求“切實解決國有企業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跑冒滴漏和利益輸送問題”,言辭頗為犀利。
“現在一公司(煤炭業務)、二公司(鐵礦石業務)業績都不樂觀,只有三公司(油品業務)還能盈利。”9月2日,日照港一名內部職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煤炭以及金屬礦石兩個貨種的吞吐量占日照港全部貨物吞吐量的七八成,二者吞吐量的連年減少,對日照港業績影響巨大。
2013年,日照港金屬礦石的吞吐量是1.53億噸、煤炭及制品的吞吐量是3337萬噸,2015年上述兩種貨物的吞吐量分別同比下滑13.32%和8.46%,而目前能實現盈利的原油運輸仍為日照港(集團)控制,尚未裝入上市公司。
今年年初至9月3日,日照港的鐵礦石到港量為5279.5萬噸,而青島港的鐵礦石到港量為6434.9萬噸。
青島港連云港的夾擊:40萬噸大船沖擊波
日照港認為,業績下滑的原因在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大宗能源、原材料需求下降 ”,除了這一全行業都面臨的的難題外,來自周邊港口的激烈競爭對其業績的蠶食更是日照港無法回避的現實。
“我們主要競爭是南邊的連云港和北邊青島港,他們都有超過50年歷史,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我們是夾縫中求生存。”日照港董秘余慧芳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日照港到董家口港大約30公里,天氣好情況下,從日照港可以看到董家口港,董家口的建設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這是事實,而貨源幾乎是同質競爭,競爭不可避免,最主要是價格競爭,在我們的報表里,利潤下滑與此有一定關系,有一部分讓利給客戶。”
讓日照港倍感焦慮的是,被青島港寄予厚望的董家口港正獲得越來越多的競爭優勢。早在去年7月份,交通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首次明確允許40萬噸級大船靠泊,并首次批準了四個港口七個泊位接納40萬噸大船。
其中,青島港董家口鐵礦石碼頭1個泊位、大連港大孤山鐵礦石碼頭1個泊位、唐山港曹妃甸港鐵礦石三期碼頭2處泊位,寧波舟山港有3個泊位入圍。而此前曾傳出有望接收40萬噸散貨船的日照港、天津港、連云港,均未獲批。
2015年7月4日,國內第一艘裝載著淡水河谷40萬噸鐵礦石的礦船“遠卓海”輪成功靠泊董家口港區40萬噸級礦石碼頭,自此開啟中國港口的“大船時代”。
董家口港的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13艘40萬噸級大船來華,其中11艘靠泊董家口。今年上半年,有18艘40萬噸級大船靠泊青島港,其中5月份靠泊5艘,7月份靠泊7艘。
鐵礦石大船的常態化靠泊被認為奠定了董家口港大船母港的地位,這對于鐵礦石“一貨獨大”的日照港來說,如芒在背。
“以前日照港都是承接淡水河谷CRF條款的貨物,現在中國遠洋收復失地(注:中國遠洋與中海發展成立合資公司中國礦運購買淡水河谷4艘40萬噸級礦砂船,并與淡水河谷簽訂25年的長期運輸協議),可能有的貨就變成了FOB條款的貨,由中國船東去接卸鐵礦砂,那么就會走青島港而不走日照港。”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認為,除了經濟放緩的因素外,運輸主體以及市場的變化也是日照港的業績下滑的原因所在。
“我們得承認,董家口港的40萬噸級碼頭在全國是排在首位,但是并不是所有鐵礦石都是用40萬噸的船運。”范守猛表示,青島港與日照港的競爭一直存在,二者在不同的貨種方面各有優勢,“在集裝箱方面,我們是不如他們,但是在散貨方面,我們的吞吐量在全國還第一位,腹地不一樣、經濟環境不一樣、掛靠的航運公司也不一樣,差距當然是有的。”
就在一個月前,國務院下發《關于同意山東青島董家口港口岸對外開放的批復》,同意青島董家口港口岸對外開放。這意味著青島將同時擁有青島港、董家口港兩個一類海港口岸,同時作為對外開放口岸,船舶將被允許夜航,通關以及運輸成本隨之降低,運行效率將繼續獲得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9月3日,日照港的鐵礦石到港量為5279.5萬噸,而青島港的鐵礦石到港量為6434.9萬噸。
“從進口量來看,今年上半年青島港的量要比日照港大,在往年日照港的量要大一些。”一名鐵礦石行業分析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隨著董家口港配套以及相關服務的完善,貿易商向董家口港轉移的趨勢已經顯現。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