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消息,從基建投資到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三批次重大工程包的變遷折射出,國家發改委穩增長手法正由守轉攻,在基建托底的基礎上,全力為經濟積蓄后勁培養新動力。
8月4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重大工程包聚集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六個領域,目標是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名片和“中國標準”。
自去年11月下旬以來,發改委已經陸續發布落地11個重大工程包。其中,去年發布的7大類重大工程包側重于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基建投資,以增長社會有效投資為重點,進而穩增長。據悉,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
“以軌道交通為例,今年全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總投資將完成3000億元,超過去年2857億元的水平,對穩增長拉動經濟的作用很明顯。”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巡視員李國勇說。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