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提供上門送餐、做飯的服務一樣,汽車售后服務領域也正在刮起一陣上門服務的旋風。
6月1日,京東汽車舉行“免費上門保養”活動,覆蓋全國20余個城市,也加入了上門保養汽車的服務行列。
不僅是電商巨頭涉及這一領域,自去年起,汽車后市場創業公司成為各路資本瘋搶的投資標的。
從零配件電商、二手車平臺,再到維修保養O2O,甚至洗車、停車等細分服務,售后市場產業鏈都在呈現出高度競爭的市場形態。
前不久,主打汽車上門保養的兩家初創企業博湃養車和e保養分別宣布獲得1.1億元和2000萬美元的融資。截至今年5月,超過10家上門保養初創企業都獲得了資本追捧。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上門保養公司大多從4S店高薪挖技師,提供同等質量的服務但是價格卻低于4S店平均價格40%~50%。依靠低價格,他們不僅成功吸引了部分車輛出保的用戶,還計劃快速在各地復制這一模式。
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告訴記者,上門保養能解決80%~90%的快修需求,深度維修仍然需要去4S店。吉偉認為,長期來看,兩者業態模式互為補充,但4S店維修業務下滑的趨勢在所難免。
隨著《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最終出臺日期的臨近,汽車主機廠公開維修技術信息和維修配件的自由流通將進一步削弱傳統4S店的核心競爭力。
上門模式欲解車主痛點
據e保養創始人高峰介紹,新車在質保期內都會選擇在4S店保養,出保或脫保后才會選擇連鎖汽修店和路邊店。但上述三種模式均有各自的弊端,4S店多為被動響應機制,排隊和等待時間較長,而且價格和維修過程不夠透明;路邊店則存在銷售偽劣配件的隱患;連鎖汽修廠介于兩者中間,往往服務標準參差不齊。“上門模式的興起主要是迎合了消費者要求價格透明和減少等待時間的需求。”高峰表示。目前,基本上所有上門保養的企業,都能提供三濾一油的更換以及車輛檢測的標準服務;少部分企業開始涉足輪胎、剎車片、雨刮等毛利率更高的易損商品領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些上門服務企業向車主提供服務的基本配置為一輛維修車和兩名技師,到達消費者指定地點進行保養;在服務期間,技師會架設一臺攝像頭記錄全過程。據了解,多數企業靠賺取配件的差價和工時費獲利。
在4S店,不同品牌更換三濾機油的收費為400~1000元不等,但由于維修保養的工位利用率不高,平均每個工位每天服務3輛車左右。
上門保養企業由于不受服務半徑和實體店面投資等限制,再加上配件多從一級供應商那里集中采購,能夠大幅壓縮配件和服務成本。“博湃上個月提供6萬單上門保養服務,幾乎是60家4S店的訂單量,因此我們在配件集中采購上也比4S店更有優勢。”吉偉表示。目前,博湃養車平臺上約三成消費者的車輛還在質保期內。
據記者調查,全國有超過10余家上門保養創業企業,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并且服務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立初期,一些企業砸巨額資本做推廣,同幾大電商平臺合作,將保養服務和易耗品捆綁銷售,起到導流的作用。從短期來看,上述企業尚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
吉偉認為,上門保養前期門檻不高,但隨著訂單量的大規模提升,如何把控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成為公司運營的最大難題。據透露,博湃養車的技師主要來自于4S店和綜合快修廠,他們的薪酬一般高于行業平均20%。博湃還計劃在今年開設一家技師培訓基地,以確保技師服務的一致性。
配件維修市場洗牌在即
去年9月,交通部等十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打破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后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自由品牌商標或標志的獨立售后配件,并要求公開汽車維修技術信息。
今年2月,《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的發布。據媒體報道,最終的管理辦法也有望于近期出臺,這無疑給上門保養等新型服務提供政策利好。
但是,與廠家簽署授權經營協議的經銷商,目前仍然占據市場優勢地位。北京一家一汽-大眾品牌經銷商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每個汽車品牌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同,就算這些創業企業獲得維修信息,短時間內也不一定能配備專業診斷設備和技師,來提供相關服務。
“快修連鎖店為什么規模難以持續擴大?因為只是迎合短期痛點,無法覆蓋車輛的全生命價值周期,上門服務也一樣。可追溯的配件質量保證是4S店的核心優勢,盡管上門保養等新興模式價格較低,但仍然無法解決信息不對稱和配件真偽等問題。”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如何增加用戶粘性,以減少出保或脫保等現象是4S店亟需解決的難題。根據2014年中國汽車售后服務客戶滿意度調查顯示,針對購車3年以上的客戶,4S店售后流失比例達到41%以上。
隨著維修信息的公開、原廠維修配件的開放流通,汽車保養和維修價格將進一步下降,屆時4S店面臨的不僅僅是上門保養的挑戰,將有更多新業務模式蠶食4S店的售后利潤。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