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大量低強度等級的復合硅酸鹽水泥存在著摻加的混合材種類和摻加量不規范且無法檢測的現象,水泥檢驗強度與混凝土實物強度偏差較大無法界定責任,質量不合格的水泥產品將給建筑工程安全等造成巨大隱患。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公布:關于批準發布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國家標準第2號修改單的公告,修改單主要內容是取消32.5復合硅酸鹽水泥。
此次對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的修訂,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文件中提出的“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的要求,由工信部、住建部、國標委、交通部和水利部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動,組織全國水泥標委會和標準原起草單位,在開展大量調研分析并多次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的。
預計減少產能三億噸
實際上,提高水泥標號,國家早有要求。
2013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
由于該標號水泥與42.5水泥相比較,摻合比高出很多,因此同樣的熟料產能,生產32.5復合水泥的量要比生產42.5水泥高出很多。該標號水泥的取消,有助于緩解我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
在《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取消32.5等級水泥再次成為焦點?!兑庖姟访魑奶岢黾涌熘菩抻喫?、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
我國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規定,通用硅酸鹽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種和摻量分為: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六大類。
其強度等級分為:硅酸鹽水泥有42.5、42.5R、52.5、52.5R、62.5、6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有42.5、42.5R、52.5、52.5R,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有32.5、32.5R、42.5、42.5R、52.5、52.5R。
此次明文提出盡快取消的32.5復合硅酸鹽水泥,便是32.5等級水泥中的一種。此次標準取消后,復合硅酸鹽水泥分為42.5、42.5R、52.5、52.5R四個強度等級。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低標號水泥占比過高導致水泥熟料比(即1噸熟料生產的水泥量)顯著高于發達國家,是行業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32.5復合水泥占據國內市場的65%左右,其中P.C32.5約占50%。32.5復合水泥的大量使用導致國內水泥熟料比過高,國外平均生產1噸水泥的熟料,在我國可生產1.23噸水泥,產能被放大。
目前國內32.5復合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的60%~70%。2013年我國水泥產量為24億噸,按最低60%的產量比重計算,則32.5復合水泥產量約為14.4億噸。
如果按實際產量計算,若取消該標號水泥,理論上可以壓縮水泥產能至少2.7億噸。而實際上,我國水泥實際產能超過30億噸,水泥產能將因此至少下降3.3億噸。
助推行業集中度提升
企業將如何應對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被取消呢?
專家推測,部分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水泥熟料產品質量,轉換生產32.5R型早強型復合硅酸鹽水泥,這也有利于水泥行業改善產品結構,限制低強度等級水泥的生產和應用。
P.C32.5取消將進一步淘汰水泥行業過剩產能,收縮供給。盡管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未來國內水泥需求增速將有所下降,但產能的大幅去化使得行業仍可以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32.5復合水泥標準取消后,企業大概率將轉向生產復合32.5R水泥,但小企業轉型較難。32.5復合水泥標準取消有望助推行業集中度提升。
并且目前國內龍頭企業水泥收入多以高標號為主(海螺水泥高標號水泥收入占比近70%),而中小企業普遍通過摻雜高比例混合材料以進行低價銷售。32.5復合水泥取消將對中小企業成本端施壓從而進一步壓縮其利潤空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將更為有限。
與此相反,龍頭企業熟料發揮率有望提升,其低標號水泥混合材料占比本身便高于中小企業。綜合來看,32.5復合水泥取消同時有助于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華泰證券相關分析師也表示,預計未來P.C32.5的增值稅返還逐步轉移到42.5以及其他標號的概率較大。
長期來看,龍頭企業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以適應新的補貼政策,而部分以生產低標號為主的中小企業難以調整產品而無法獲得稅收補貼。預計稅收補貼政策變化不會對龍頭企業造成大的負面影響。
但與此同時,專家也提醒業界,雖然復合硅酸鹽水泥是國內水泥產品的絕大部分,但是其摻合物也包括礦渣、火山灰質、粉煤灰等,如果僅取消32.5復合水泥,那么很可能造成其它品種的32.5水泥此消彼長,無法有效監管,最后與原本設計取消32.5復合水泥的初衷相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