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今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9月自俄羅斯進口原油較去年同期大增56.79%,至284.1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9月,國際油價正處于下跌通道之中,價格位于兩年低位附近。因此,不排除中國在油價下跌趨勢中補充庫存。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截至8月中旬,俄羅斯將國內30%以上的原油產出都發往了亞洲市場,約合每日120萬桶。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該比例在2012年時為20%左右。
與此同時,俄羅斯出口至歐洲市場的原油從2012年創下的每日372萬桶的歷史峰值跌落至如今不足每日300萬桶。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出口原油有84%流向歐盟。
目前,俄羅斯正面臨一些經濟挑戰。俄羅斯若要完成2015年的國家財政預算,需要油價至少在每桶100美元。但當前油價則在每桶90美元下方。此外,俄羅斯本幣盧布狂跌,屢次刷新歷史最低記錄,即使俄羅斯央行[微博]拋售數百億美元也于濟無補。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是中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利用俄羅斯國內政治和經濟問題,以及該國與西方的矛盾,同對方以最低價格訂立長期的石油和天然氣合同。俄羅斯官方智庫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中國專家Alexander Salitsky稱:事實是,中國需要能源,而我們恰好有。俄羅斯方面的談判者不是傻瓜,他們很清楚底線在哪里。我們看到,長期互助關系已經發生,并且步伐在加速。自從俄羅斯遭受歐美多輪制裁之后,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聯系就越來越緊密。從簽訂4000億美元的能源大單,到俄羅斯國有油氣公司Gazprom到中國尋求工商銀行的資金,兩國深化合作的速度在加快。
本月中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俄羅斯時表示,中俄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相互支持;希望雙方進一步擴大雙向貿易投資規模,推動雙邊能源、金融、高鐵等各領域合作取得重要進展。李克強訪俄期間,中俄簽署了38項合作協議。
而中俄深化合作不僅僅是在石油和天然氣國際貿易方面。中俄還在逐步強加大盧布和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應用。中俄央行已簽署為期三年、總額1500億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不久前首次嘗試用盧布結算方式向中國供應石油。
本月,中俄正商談一項總額高達100億美元的俄羅斯鐵路升級項目;還包括一項中俄聯合研發長途運輸客機的提議。
中俄雙方確定,2015年兩國貿易額要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2020年要達到2000億美元。相比之下,俄羅斯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在2012年時為3400億美元。
中國在2011年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國際貿易合作伙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