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于9月2日在重慶發布“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榜單。
1.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及跨國指數基本情況
根據發布的榜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微博]公司、中國遠洋(3.60, 0.09, 2.56%)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鋁業(3.81, 0.02, 0.53%)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前10位。得益于2013年完成的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并購項目,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海外資產排名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而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前三強也全由石油和石化企業包攬。
在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中,跨國指數排前10位的企業分別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寧波均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連國際(7.63, -0.17, -2.18%)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如意(11.33, 0.07, 0.62%)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興通訊(14.35, -0.01, -0.07%)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跨國指數仍居首位,達到67.61%。
海外營業收入排前10位的企業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員工數排前10位的企業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微博]、中國建筑(3.21, 0.02, 0.63%)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入圍門檻為21億元,比上年的14.91億元提高了6.09億元;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為13.60%,比上年的13.98%下降了0.38個百分點;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共擁有海外資產52473億元,比2013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資產44869億元增長了16.95%,占100大跨國公司總資產358156億元的14.65%,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實現海外收入50074億元,比2013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收入47796億元增長了4.77%,占100大跨國公司總收入240045億元的20.86 %,比上年下降了1.39個百分點;海外員工723932人,比2013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員工624209人增長了15.98%,占100大跨國公司總員工數量13676356人的5.29 %,比上年提高0.23個百分點。
從公司總部所在地看,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主要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北京占51%、廣東和浙江均占7%、山東占6%、上海占4%、江蘇和遼寧均占3%。從公司性質看,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中,國有控股企業仍然占據明顯的主導地位。從行業分布看,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行業分布相對比較分散,超過4家企業的行業分別是建筑業、一般有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汽車及及零配件制造業、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家用電器及零配件制造業等。
2.中國大企業國際化的差距
第一,跨國化程度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不僅遠遠低于2014世界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64.55%,而且遠遠低于2014發展中國家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54.22%。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中跨國指數在30%以上的只有11家,達到2014世界100大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的企業只有1家,達到2014發展中國家100大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的企業也只有2家,還有22家企業的跨國指數沒有超過5%。
除此之外,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資產規模仍有待提高,海外經營業績也亟待改善。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入圍門檻只有21億元,而2014世界100大跨國公司的入圍門檻高達2101.25億元、2014發展中國家
100大跨國公司的入圍門檻也達到233.11億元。實際上,達到入圍門檻而入選2014世界100大跨國公司的中國大陸企業只有3家,而入選2014發展中經濟體100大跨國公司的中國大陸企業也僅有12家。在海外經營業績方面,2014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資產和海外員工無論是規模還是占比都比上年有所上升,然而,海外營業收入的平均占比卻由22.25%降至20.86%,下降了1.39個百分點。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部分海外業務仍處于投入階段或者投資回報率不理想。
第二,在技術、品牌和管理上缺乏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當前公認的世界級跨國公司無一例外都擁有自己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這些核心競爭優勢或者體現在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或者體現在品牌和營銷方面,或者體現在經營管理方面。與世界級跨國公司相比,當前中國跨國公司仍然主要體現為“大而不強”,規模龐大但缺少拿得出手的“撒手锏”即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具體來看,中國跨國公司與世界級跨國公司在競爭優勢方面主要差在技術、品牌和管理上。一缺技術。相當一部分中國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尚未開發出突破性的原創技術,或者仍然處在追趕階段;二缺品牌。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然而擁有世界一流品牌的中國跨國公司仍然不多;三缺管理。無論是生產管理、研發管理還是營銷管理,中國跨國公司均存在不小差距。
第三,企業影響力和全球行業地位尚待提升。全球行業領導企業往往是整個行業的技術領先者、商業模式首創者、行業價值鏈的組織者和控制者。與世界級跨國公司相比,當前不少中國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其全球影響力卻遠遠不夠,尤其缺少全球行業領導企業。
第四,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仍顯不足。國際化經營或者全球化經營是跨國公司的主要特征。中國大企業能否成為世界級跨國公司主要也取決于其國際化經營的成敗。當前中國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尚顯不足,存在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部分企業市場開拓力度不夠,信息搜集和投資環境考察不到位,投資決策不科學和不規范;企業組織僵化,缺乏靈活性,對全球產業變革無法及時反應和調整;不重視跨文化整合和當地化經營,不清楚或未合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疏于風險管理和應對;缺乏科學有效的國際化經營績效考核與人力資源管理等。
第五,國際化經營意識和理念不足。當前中國跨國公司的跨國化程度普遍不高,視野的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國際化經營意識。歸納起來,國際化經營意識和理念包括:(1)全球意識:從全球資源配置的視角出發從事企業經營和決策,而全球意識是跨國公司區別于國內企業的重要特點;(2)品牌意識:樹立“品牌高于一切”的企業經營意識,樹好品牌、用好品牌,讓企業品牌成為提升企業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推手;(3)風險意識:任何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都潛藏著各種風險,要識別主要風險并未雨綢繆做好防范和應對;(4)競合意識:中國跨國公司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和合作,在正常競爭的同時避免無序發展和惡性競爭。即便是國外跨國公司對手也可以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如華為、中興、海爾等中國公司分別與境外跨國公司合作搞的聯合實驗室和技術聯盟等;(5)公關意識:特別重視企業軟實力的建設,主動出擊做好東道國的公關工作,不僅要重視東道國的領導層,也要特別注意照顧當地的民眾關切,提高中國跨國公司在當地的綜合形象。
以下為全部榜單:
排名 |
公司名稱 |
海外資產(萬元) |
1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89639040 |
2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80576376 |
3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
46039729 |
4 |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
32810691 |
5 |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
23855877 |
6 |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
18496257 |
7 |
中國鋁業公司 |
16714846 |
8 |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
9580951 |
9 |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
9025262 |
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8239571 |
11 |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8029555 |
12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7837028 |
13 |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7637401 |
14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7088418 |
15 |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
7005842 |
16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
6991454 |
17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
6892749 |
18 |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 |
6704848 |
19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6388321 |
20 |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 |
5814087 |
21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
5637593 |
22 |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
5562206 |
23 |
國家電網公司 |
5345381 |
24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
4988842 |
25 |
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
4098941 |
26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3904681 |
27 |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
3628875 |
28 |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
3618075 |
29 |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3587389 |
30 |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498153 |
31 |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343630 |
32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3158589 |
33 |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
3048533 |
34 |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
2823429 |
35 |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781093 |
36 |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
2759217 |
37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2499083 |
38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2489153 |
39 |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2433003 |
40 |
首鋼總公司 |
2284797 |
41 |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235237 |
42 |
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2182147 |
43 |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1803387 |
44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1788889 |
45 |
廣東粵海控股有限公司 |
1631325 |
46 |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1625893 |
47 |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 |
1387529 |
48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
1350498 |
49 |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
1279368 |
50 |
青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270388 |
51 |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
1238827 |
52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1213893 |
53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1167878 |
54 |
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
1164352 |
55 |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 |
1153658 |
56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
1152950 |
57 |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1152818 |
58 |
萬向集團公司 |
1090319 |
59 |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
1064737 |
60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990052 |
61 |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
936883 |
62 |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915490 |
63 |
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887273 |
64 |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808488 |
65 |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
799846 |
66 |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
793248 |
67 |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757232 |
68 |
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738232 |
69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681311 |
70 |
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649791 |
71 |
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
616077 |
72 |
云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610417 |
73 |
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
604533 |
74 |
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579563 |
75 |
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562615 |
76 |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
556151 |
77 |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
535896 |
78 |
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529770 |
79 |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
526476 |
80 |
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 |
522746 |
81 |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
468443 |
82 |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450038 |
83 |
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
432356 |
84 |
浙江龍盛控股有限公司 |
394485 |
85 |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 |
387288 |
86 |
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 |
366469 |
87 |
沈陽遠大企業集團 |
330143 |
88 |
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328992 |
89 |
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318760 |
90 |
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07053 |
91 |
寧波均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302297 |
92 |
中國南車集團公司 |
289438 |
93 |
重慶輕紡控股(集團)公司 |
284816 |
94 |
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276558 |
95 |
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245965 |
96 |
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
236349 |
97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
234137 |
98 |
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 |
234032 |
99 |
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 |
215215 |
100 |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 |
210000 |
合計數 |
524727983 |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