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由《汽車與運動》雜志主辦的昆侖潤滑油杯“中國心”2013年度十佳發動機頒獎盛典在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酒店揭開帷幕。作為國內最具權威、影響力最大的汽車發動機評選活動,今年的頒獎盛典引起了業界和媒體的格外關注。來自于汽車行業組織的領導,行業的老專家和技術權威,獲獎廠商的高層,發動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近百家新聞媒體一起見證了“中國心”2013年度十佳發動機的盛大揭曉。
自2006年由《汽車與運動》雜志創辦以來,“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就一直是中國汽車行業中最為權威公正的專業評選之一。每年評選出的“十佳發動機”都成為國內各大汽車廠商和廣大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車型評價指標。繼2010年、2011年、2012年《汽車與運動》攜手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成功舉辦三屆評選后,今年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再次和《汽車與運動》強強聯手,把這項評選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由汽車與運動雜志社于2006年創辦,擁有專家評審委員會和技術咨詢委員會兩大技術機構,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作為支持單位。評選目的是在國內建立一套面向消費者的汽車發動機評價機制,引導消費者由關注車的外在因素進入到關注車的內在品質,由感性消費上升到理性消費。
經過8年的精心打造,“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日益繁榮而逐漸凸顯出它的價值和影響力。相比“沃德十佳發動機”(Ward's 10 Best Engines)以及“國際年度發動機”(InternationalEngine of the Year)當前世界上兩個著名的發動機評選活動,“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不僅具備了一套完備的評價體系,而且還擁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專家評審委員會。2013年,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院士、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加入專家評審委員會,進一步提高了評選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還更加側重參評機型的市場表現及節能減排效果,更加貼近中國汽車市場,體現了對于消費的指導作用。
據了解,“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已構建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動力性(20%)、技術先進性(20%)、市場表現(15%)、節能減排(20%)和現場評測(25%)這五項指標的綜合來進行評價。
為了在實踐中檢驗以往獲獎機型和當年參選機型的真正實力,2013年8月主辦方《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特別舉辦了“中國心,中國行”圓夢之旅走進中國石油昆侖潤滑油蘭州生產基地大型長途試駕活動,組織來自各大主要汽車網站的媒體記者、“中國心”十佳發動機評選評委、家評選委員會成員以及來自“中國心”十佳發動機評選的主要支持單位中國石油昆侖潤滑油和博格華納的專家駕駛比亞迪汽車、江淮汽車、長城汽車等參加“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的車型,由北京出發,長途跋涉4000余公里,最終到達中國石油昆侖潤滑油蘭州生產基地。通過長途試駕,再次體現出“中國心”的強大力量。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親眼見證了中國汽車發動機產業的蓬勃發展。8年來共有51款完全自主研發的發動機上榜。自主品牌發動機在十佳獎項中的比重已經從最初的“配角”發展到現在能和合資品牌平分秋色。為了進一步體現“中國心”的含金量,組委會及專家評審委員會提議,將“中國心”2014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的參評范圍從“中國生產的發動機”擴大為“在中國生產的汽車所使用的發動機”。這一變化將使那些使用進口動力總成的國產車型納入到評選范圍當中,這一方面更加貼合市場現狀,另一方面則將參評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提升到國際一流水準,充分與世界接軌。見證中國汽車品牌發展,展現國際發動機技術方向,“中國心”正在向世界知名發動機評選的“第三極”挺近。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不僅從最終的評選結果上指導消費者理性購車,還從研發、技術和學術層面上來為中國自主汽車發動機產業做貢獻。2013年,“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產業沙龍在當前國內汽車工業正在努力抓好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審時度勢,對沙龍的主題做了調整,把主題確定為“發布2013汽車核心技術趨勢”,并邀請各大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作技術趨勢報告。在沙龍結束之后,根據報告整理出版當年度《汽車核心技術趨勢藍皮書》,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產業升級提出發展建議,也為中國龐大的汽車消費者帶來最新最權威的購車參考引導。
與此同時,評選在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和天津大學舉辦的“十佳發動機校園行”活動也得到了各高校汽車院系師生的歡迎。每年一屆的“校園行”活動給大學生帶去了最新的汽車發動機和相關領域的技術講座更加充實了他們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在頒獎盛典上,評選組委會和獲獎企業再次發起了“捐贈獲獎發動機”的活動,在到場所有嘉賓的集體見證下,獲獎企業中的江淮汽車和長城汽車在現場向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五所大學的汽車院系捐贈了本年度的獲獎發動機,供這些學校的大學生教學實驗使用。
在今年的評選過程中,共有23家汽車和發動機企業拿出了31臺優秀發動機報名參評,競爭十分激烈。經過3個月的報名、篩選、審核,最后有16臺發動機入圍到實車測試環節。經過3天的實車測試工作,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五大評價指標分別為每款入圍實車測試階段的發動機打分,參考并根據總分名次決定了“中國心”2013年度十佳發動機的榮譽歸屬。
“中國心”2013年度十佳發動機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
||
企業名稱 |
發動機型號 |
推薦車型 |
北京汽車 |
2.3T汽油機 |
北汽紳寶 |
中國一汽 |
2.0T汽油機 |
紅旗H7 |
長城汽車 |
2.0T汽油機 |
哈弗H8 |
一汽-大眾奧迪 |
2.0T汽油機 |
全新奧迪A4L |
長安福特馬自達發動機公司 |
2.0L汽油機 |
CX-5 |
長安汽車(微博) |
1.8T汽油機 |
睿騁 |
比亞迪汽車 |
1.5T汽油機 |
思銳 |
江淮汽車 |
1.5L E100乙醇靈活燃料發動機 |
JAC J3 SPORTS |
一汽-大眾 |
1.4TSI汽油機 |
全新寶來 |
上海大眾汽車 |
朗行 |
|
上海通用汽車 |
1.4T汽油機 |
別克昂科拉 |
關于“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由汽車與運動雜志社于2006年創辦,借鑒于美國權威汽車雜志《Ward’s Auto Word》主辦的“世界十佳發動機評選”,是國內惟一的車用發動機評選活動,受到汽車行業和媒體圈的一致認可。每年的頒獎典禮都組成了豪華級的頒獎嘉賓團、開獎嘉賓團和領獎嘉賓團,發改委、國資委、工信部和科技部都曾有相關官員出席。“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已經成功舉辦5屆。2007年和2008年由博格華納公司冠名贊助。2009年由FPT菲亞特動力科技冠名贊助。2010至2013年昆侖潤滑油牽手《汽車與運動》聯合傾力打造此項年度車壇盛事。每屆評選都得到了國內廣大整車廠商和發動機廠商的參與和重視。其中既有一汽-大眾、上海通用等合資企業,也有江淮、長城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及東安三菱、綿陽新晨動力等獨立發動機企業。全年活動由《中國汽車報》、汽車發動機網、搜狐網、《汽車與運動》雜志等權威媒體全程跟蹤報道。
關于專家評審委員會
王秉剛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評審委員會主任,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李 君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咨詢專家。
李理光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同濟特聘教授。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會員、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
王建昕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內燃機學會汽油機分會副主任。
許敏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姚春德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和特聘專家。
尤林華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研究員級高工。
卓 斌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
鄒博文 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評審專家。
趙福全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