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中石油(PetroChina)同意從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收購伊拉克西古爾納-1期油田(West Qurna 1)的25%權益,這筆交易有助鞏固中國能源集團在伊拉克石油業的主導地位。
埃克森美孚還將向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出售10%權益,從而將其在西古爾納-1期油田所占權益從60%降至25%,但它仍將是這個油田的作業方。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的股份保持在15%不變,其余權益由伊拉克國有實體擁有。
埃克森美孚與伊拉克政府的關系在2011年出現惡化,當時該公司在未經巴格達核準的情況下,簽署了六份在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勘探石油的合同。伊拉克中央政府認為此類合同是非法的。
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將在庫爾德地區簽訂合同的石油公司列入黑名單,對其表明:必須在北方和南方之間作出選擇。但是,對一家大型海外石油公司而言,不尋常的是,埃克森美孚成功保住了其在伊拉克南北兩部分的權益。
西古爾納油田位于巴士拉西北方向大約50公里處,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埃克森美孚估計,西古爾納-1期油田到2013年底石油產量將達到60萬桶/日。
中石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參與西古爾納油田項目將使其“與中國石油在伊拉克其他項目形成協同效益”,并且有助于該公司“在中東地區上游業務做大做強”。
中國企業已經在伊拉克占有大片地盤。中石油的國有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正與英國石油(BP)和一些伊拉克機構協作,開發距離西古爾納油田不遠的另一個大油田魯邁拉(Rumaila)。中石油還擁有伊拉克哈法亞(Halfaya)和艾哈代布(Ahdab)油田的權益。
西古爾納-1期油田的開發合同是大型海外石油公司在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倒臺后簽署的多筆合同之一。這些合同旨在幫助遭受了多年戰亂、制裁和忽視的油田恢復元氣。
但是,具體作業經歷讓各大石油公司感到泄氣。苛刻的財務條款使他們難以從這些合同中賺錢。基礎設施的制約因素(尤其是缺乏管道和儲存設施)妨礙了生產活動,而伊拉克的官僚作風造成嚴重拖累。進口的設備往往被卡在港口幾個月之久,等候通關,為雇員申請簽證也可能要折騰幾個月。
受命在全球各地獲取能源供應的中國企業,一般而言比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更愿意接受比較苛刻的財務條款。
中石油入股西古爾納油田并不是中國能源集團今年達成的唯一大筆石油交易。今年3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斥資42億美元,從意大利埃尼集團(ENI)手中買下莫桑比克海上大型天然氣田的一筆權益。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