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雖然在近幾年才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但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PX項目逐漸在各省市落戶,位于上海市金山區金一路上的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就是當年最早一批上馬PX項目的公司之一。
和其它地區遭遇“閉門羹”不同,這里的PX項目運行得格外平靜。從廠區外向里面看去,幾處生產設備處于正常運營的狀態,員工忙碌地穿梭其中,和一般的化工廠區并沒有太多的分別。
記者注意到,距離該項目附近幾公里處,就遍布了各式各樣的居民小區、醫院和商業中心,距離最近的居民區離廠區只有不到一公里。
“我從上海石化廠成立開始就在這里上班,我自己也一直住在這里,幾乎從石化廠建立初期,就有它(PX項目)。”一位上海石化廠的內部員工告訴記者。
“這個廠子在這里很多年了,也從來沒聽說這里面發生過什么事故,不過這兩年PX項目在外面鬧得強烈,說是對身體有嚴重的傷害,我們一直生活在這里,倒沒覺得有什么影響。”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金山石化地區的人口較為密集,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常住人口達到近6萬人。
“當時也沒怎么聽說這個項目對身體有害,只知道是生產滌綸的原料,是用來做衣服的。其實整個化工廠有許多項目要比PX更具毒害危險,再說這個項目也沒有外界說得那么恐怖,其毒害程度和汽油這些東西差不太多。”上述內部員工告訴記者。
而該說法也得到了專家的證實。“PX的毒性幾乎和汽油相仿,遠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PX又稱"對二甲苯",是一種化工中間體,但不是最終產品,在其反應過程中會產生苯。而苯是聯合國公布的一種致癌物,這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苯其實才應該被重點防范。”曾經參與國內多個PX項目的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楊劍峰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翻閱上海石化的年鑒不難發現,PX項目是伴隨著上海石化二期建設(1980年-1985年)過程中開始投產運營的,而正是由于PX項目的建立,大大促進了上海石化在化纖織物方面的產量。據了解,上海石化每年能向全國提供人均近3米的化纖織物原料,每年利稅超過10億元。
從1985年PX項目正式投產開始,一直都處于平穩運行的狀態。隨著下游需求的迅速擴張,PX在中國每年的產能擴張在10%左右,而上海石化在2009年6月,也將PX項目擴建成了每年60萬噸的年產量。
據上海石化證券事務代表唐偉忠介紹,PX這些中間石化產品的年平均毛利率,盡管2010年只有7%,但其價格波動比較大,最高時能達到40%,最低也在10%左右。如果能夠對市場有足夠的靈敏度,選擇在價格高位時賣出,其利潤非常可觀。
從上海石化的財報中也不難看出PX在背后對其業績的巨大推動。從2009年擴建完成后,正式投產的每年60萬噸PX芳烴聯合裝置,其銷量同比上升了57.07%,營業收入也因此提高了50%,最可觀的是其凈利潤增幅達到了113%。
“正是因為可觀的利潤,外加上能夠帶動下游巨大的產業鏈,因此成為各地政府爭相追逐的項目。”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部部長張軍擴介紹,為了爭取到大的PX項目,有些地方政府不惜降低土地出租成本,提供優惠稅收等條件,以期獲得化工巨頭們的青睞。
據了解,在PX項目的稅收分成上,地方政府一直占比7%左右,但是這個比例近幾年來有著逐步擴大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上海石化每年為上海地方政府提供的稅收相當可觀。2011年,全上海稅收增長15%,而上海石化在納稅百強企業當中名列第五,而在2012年,上海石化名列第七。
上海石化帶來的效益推動不僅僅體現在稅收方面,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化工的發展不只是我們自身的發展,更多的是帶動了下游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民營經濟的發展,如果化工產值產生1元,那么下游的機會產值就會產生10元,所以各地政府為了經濟發展,都希望在當地有石化產業。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