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通用昨召回130萬輛汽車
對比:中國自主品牌5年間僅召回7次
疑問:中國自主品牌質量優于國外?
解讀: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召回為何羞答答?
據路透社報告,通用汽車3月2日在北美宣布因動力轉向問題召回130萬輛汽車,短短兩個月內,就有豐田、本田、現代和通用發布各類召回公告,全球正在掀起召回熱潮。然而,這股召回浪潮中獨獨少了中國自主品牌的身影。自中國汽車召回制度建立開始算起,自主品牌僅有7次召回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自主品牌的質量和工藝已經全面超越豐田、通用,還是中國車企有什么難言之隱?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召回為何羞答答?
現象:通用昨召回130萬輛汽車
通用汽車昨日在北美宣布,將對130萬輛緊湊型汽車實行安全召回,替換車上的轉向助力電動機。此次召回的轉向助力電動機僅應用于北美生產的部分車型上。
此次召回涉及到的車型包括,2005-2010款雪佛蘭Cobalt,2007-2010款龐迪亞克G5,在加拿大銷售的2005-2006款龐迪亞克Pursuit和在墨西哥銷售的2005-2006款龐迪亞克G4。
通用汽車稱,目前在召回范圍內的車型仍然能夠安全駕駛,消費者仍然能夠順利實現車輛的轉向操作,只是當車輛行駛速度低于24公里/小時的時候車輛需要用更多的力氣來轉動方向盤,在這一情況下車輛將會有蜂鳴器提示并且在中控顯示屏上會有轉向信息顯示。
通用汽車明確表示,通用汽車及其合資企業在中國銷售的全部車型不受此次召回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剛剛走過了兩個月,就有豐田、本田、現代和通用發布各類召回公告,掀起了汽車全球召回浪潮。最先是豐田汽車由于加速踏板、制動系統等存在缺陷,已于幾月內累計召回超過850萬輛車,公司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隨后,本田汽車公司宣布,從2月10日起對北美、日本等市場的部分車型實施召回措施。本次召回對象是在北美和日本等市場銷售的部分2001年至2002年產車型,總量437763輛。現代汽車公司2月24日宣布,因汽車門鎖存在問題,將在美國和韓國本土市場召回新款索納塔。此次召回涉及在美國市場已經售出的1300輛和在韓國市場售出的4.6萬輛新款索納塔。而在美國市場,經銷商現存的約4000輛新款索納塔也將暫停銷售,直至新的替換零部件送抵美國經銷商處。
對比:中國自主品牌5年間僅召回7次
汽車召回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兒。其中,美國的召回歷史最長,相關的管理程序也最嚴密。美國早在1966年就開始對有缺陷的汽車進行召回了,至今美國已總計召回了2億多輛整車,2400多萬條輪胎。
涉及的車型有轎車、卡車、大客車、摩托車等多種,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廠在美國都曾經歷過召回案例。在這些召回案例中,大多數是由廠家主動召回的,但也有一些是通過法院強制廠家召回的。美國法律規定,如果汽車廠家發現某個安全缺陷,必須通知車主、銷售商和代理商,然后再進行免費修復。相關機構負責監督廠家的修復措施和召回過程,以保證修復后的車輛能夠滿足法定要求。
日本從1969年開始實施汽車召回制度,1994年將召回寫進《公路運輸車輛法》,并在2002年做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截至2001年日本共召回缺陷車輛3483萬輛,僅2001年就召回329萬輛。其中,大多數是由企業依法自主召回。
韓國從1992年開始進行汽車召回,當年只召回了1100輛,無論是汽車廠家還是車主對召回的認識都不十分清楚。但隨著政府對汽車安全的要求更加嚴格,車主權利意識的不斷提高,召回數量在不斷增加。到2000年,召回數量增加到56萬輛,2001年57萬輛,2002年129萬輛。這并不是說汽車質量下降了,而是說明公眾的質量意識提高了。
相比之下,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從汽車召回制度建立開始算起,自主品牌僅有7次召回歷史。2009年,國內共進行了56次召回,但其中自主品牌的召回僅有3次。分別是一汽奔騰、中華駿捷以及吉利汽車。
而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9年間,自主品牌轎車的市場份額從20.6%上升到29.7%,銷售數量也從46.25萬輛增加到221.73萬輛。
疑問:中國自主品牌質量優于國外?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整體制造實力已經能夠比肩通用、豐田等國際大廠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記者昨日打開各大汽車論壇發現,質量投訴仍然是車主最大的訴求,汽車論壇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汽車毛病”,而國內的自主品牌,無一幸免地被車主“數落不是之處”。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諸如爆震、半軸異響、燒機油、剎車油管與懸掛連桿干涉等等更多相似的問題一直與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如影隨形”。
許多廠商在生產線上都有著嚴格的質檢工序,但是這些質檢工序只能針對生產裝配環節出現的問題做到排查,而因為產品設計以及本土化改造等等環節出現的問題卻難以發現,特別是發現可能涉及召回的車輛缺陷時,自主品牌廠商們是積極處理全面排查?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呢?
應對:不應沉迷世界第一自主品牌應加大品質管理
對于豐田危機,國內外媒體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豐田在海外擴張速度太快是這次大規模召回的原因之一。這家日本企業之前在美國消費者中以質量可靠著稱。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甚至在J.D.Power排名中一直保持前三。但過度追求銷量讓豐田忘記了對質量的把控,在一系列“召回門”事件之前,豐田高速擴張的危機就已經顯現。
有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08年,豐田在日本國內的召回數量比此前5年翻了一番。豐田的生產模式一直是各大企業學習的對象,甚至連波音公司也要向豐田學習。因為豐田生產方式(TPS)可以讓企業減少浪費、更高效地運作。
但是就像一個硬幣有兩面一樣,其生產方式也給豐田埋下了禍根———過度控制成本而忽視了產品質量。一方面,豐田不斷壓縮零部件采購成本,簡化零部件設計開發和實證試驗階段,零部件質量很難保證;另一方面,為減少成本而共用零部件,而一旦某個零部件出現問題,牽連到的將是多款車型。
“豐田實現了擴張,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掌控擴張后的局面。”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反觀中國市場,逆勢飄紅的中國車市2009年產銷均實現近50%的增長,許多汽車生產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企業今年初更是摩拳擦掌欲使產銷量翻番。然而《2009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汽車用戶的投訴同比大幅上漲四成,其中對汽車產品質量的投訴高達46%,幾乎與車企的產銷增長同步。
對于在外資企業包圍中求生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豐田汽車眼下的危機無疑是一針強力清醒劑。豐田在北美出現大面積的質量問題,與其產品零部件高度的通用性不無關系。國內汽車企業應該注意到,建立獨立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掌握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術具有多么重要的戰略意義。
解讀: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召回為何羞答答?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昨日采訪了車企內部人士和汽車業內專家,基本總結出了3個方面。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保有量相對較低
“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從而導致召回的絕對數量較低。”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王前虎分析。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共1400多萬輛,而自主品牌轎車僅為221.73萬輛。
他還表示,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的國家標準的情形。“所以這不是汽車產品只要一有質量問題就要召回,而是這種缺陷必須危機人身財產安全,并具有普遍性時,才需召回。”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自主品牌沉浸在去年爆發性增長的喜悅中,由于召回意識的缺失,造成了企業漠視、國人自然接受的現狀,將本該企業負責的召回變成消費者掏錢反復維修。
●中國車企不愿承受“召回成本”之痛
“豐田召回門”由于車輛眾多,全美各地的1200多家經銷商都開始加班加點進行維修,豐田汽車公司將給予每家經銷商最多7萬5千美元的補貼。據估算,維修總計花費大約需要978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近7億元。
而據公開信息顯示,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去年全年利潤(上市公司部分)也不過12億元。很顯然,為汽車召回付出的高額成本也是自主品牌所不能承受的,這也是中國自主品牌召回總是羞羞答答的原因之一。
這位負責人說,汽車召回是以消除缺陷、避免傷害為目的,一般召回是以更換、修理缺陷部件為主要特征,具體召回活動由制造商組織完成并承擔相應費用。因此,召回對消費者一般是免費的。
●僅3萬元處罰措施過低、警示作用有限
記者查閱相關信息獲悉,2004年頒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為企圖隱瞞缺陷的汽車制造商制定了“懲處”辦法,除必須重新召回、通報批評外,還將“被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那么,僅僅3萬元的處罰金額是否能夠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呢?對企圖隱瞞缺陷的汽車制造商最高罰款是3萬元。如此輕描淡寫地罰款自然難以體現法規的威懾力。另外,中國的汽車召回事件近年來雖然在不斷增多,但是,與國際市場相比力度仍然不夠。
◎晚報提醒
有關專家提醒廣大車主,缺陷汽車被召回并不等于舊車退還廠家,再換新車。
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產品質量處處長汪立昕說,召回所說的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同一缺陷,這種缺陷更多地表現為潛在的隱患。召回是針對群發性的故障,而不是偶然性造成的個案,產品某一方面有缺陷,并不意味著產品整體不好。如近幾年發生群發性故障的幾種車型,都是技術含量十分高的汽車產品。
從短期來看,如此大規模的召回可能使豐田的品牌受挫,但是長期來看,豐田可以借處理危機的誠意重塑自己誠信的形象,我們中國正處在“中國制造”發展的過程當中,更應該從豐田的教訓里面吸取教訓,堅持自己的品牌質量。
◎相關鏈接
汽車召回制度
所謂汽車召回制度(recall),就是投放市場的汽車,發現由于設計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關法規、標準,有可能導致安全及環保問題,廠家必須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該產品存在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提出召回申請,經批準后對在用車輛進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隱患。廠家還有義務讓用戶及時了解有關情況。目前實行汽車召回制度的有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
中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制定發布。2004年3月15日正式發布,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以缺陷汽車產品為試點首次實施召回制度。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