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中國潤滑油產業的發展狀況正在悄然改變。中國潤滑油產業在經歷了將近十多年快速增長之后,于2011年出現了增長速度放慢的趨勢,全年產量826.65萬噸,比2010年減少了30.25萬噸。雖然總產量出現了負增長,但潤滑油市場份額的爭奪卻進入了白熱化。
這尤其體現在潤滑油高端市場上的爭奪。國外的大品牌比如殼牌、嘉實多、美孚等都相繼爭先在中國投資建設,其中以外資領軍品牌殼牌為例,它已先后在中國各個城市建立了6個潤滑油調配場,而預期耗資一億美元建立的天津南港項目也于近日動土開工。而位列“國家隊”的長城、統一、昆侖等國字號老品牌也當仁不讓,昆侖、長城仍然是消費者首選品牌,牢牢掌控著國內潤滑油60%的市場份額。2012年,這兩大民族品牌正通過夯實現有基礎和品牌實力,緊跟發展趨勢,在高端市場上誓要與外資品牌一決高下。
在市場爭奪戰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位于潤滑油行業弱勢群體的中小企業,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安身立命”呢?
中小企業出新招
一直秉承“整合行業第一,做成行業唯一”戰略發展理念的昆山加美潤滑油,利用了企業位于昆山(全國乃至全球著名的機加工重要基地之一,機床廠商必爭之地)的地域優勢,通過對產品細分的認真研究和市場調研,準確地把產品著力點定位在“機床綠色潤滑”這一塊。致力于以品質為基礎,做機床潤滑油行業的高端品牌。
而以全合成機油為主打產品的奧吉娜潤滑油公司,于日前在業界首次提出了利用地溝油合成生態友好型潤滑油的技術方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初級、二級放大試驗的先后成功以及奧吉娜三級放大試驗設備的預期安裝,下一步相對應的工業化生產裝置的設計、建造將會擁有最可靠的參數依據,同時這也標志著奧吉娜公司已經掌握地溝油轉化為生態潤滑油的工藝過程和條件,標志著奧吉娜地溝油項目即將從實驗室走上工業化生產歷程。此次項目不僅是一次相當成功的產品定位轉型升級,而且是國家級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利用植物油開發全合生態友好型農機專用潤滑油及產業化”的一次很好的延伸。
民族品牌需創新
作為潤滑油民族品牌引領者的東風潤滑油,在面對潤滑油高端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通過對市場行情的精心調研和科學分析,抓住行業通用的“二八法則”,將產品定位在“節能、環保、綠色、創新”這一全新領域。先后研發出東風DFL、東風DFT和東風DFP等一系列具有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特征的產品,獲得了市場上廣泛的認可,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推崇。
發展迅猛的中國潤滑油市場,已成為國外潤滑油企業群雄逐鹿的競技場,民族品牌與外來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的博弈,將是中國潤滑油行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而對于一般中小潤滑油企業來講,中小并不代表沒有實力去競爭,要競爭就要求中小企業要學會更好地整合自己的資源,為自身的產品打造一個準確合理的定位,以促使企業在局部市場形成強有力的推動力,這一點,一般中小企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