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海油官網今日發布消息,中海油已于今日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的交易,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151億美元,創下中企海外收購記錄。據悉,尼克森將作為中海油的全資子公司,由在尼克森工作18年以上的首席執行官Kevin Reinhart繼續負責運營。新的董事會將由中海油、尼克森及加拿大籍獨立董事組成,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李凡榮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收購促使中海油完成全球布局 獲得定價權
據媒體報道,在完成收購之后,中海油將獲得英國北海、墨西哥灣以及西非外海生產權益,同時將擁有在中東以及加拿大本土的生產物業。其中,尼克森在加拿大油氣資源豐富的阿爾伯塔省長湖油砂項目也將被中海油控制,同時也獲得了擁有數百億桶原油儲量的全球第三大原油庫存。據中海油估算,收購尼克森公司后,將為中海油帶來約20%的產量增長、約30%的證實儲量增長,并使其儲采比(剩余儲量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采的年數)從9.6年增至10.3年。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就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收購成功意味著中海油已經完成了全球布局。韓曉平認為,因為尼克森在世界主要的深海油區都有它的油井,特別是在墨西哥灣、巴西,還有特別是北海布倫特,北海地區因為是涉及到油價的定價,在那地方擁有一些油井的話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即是說中海油今后可以參與全球的定價。
巨額債務和整合難題并存
盡管外界對此次收購一片叫好,也有很多爭議之聲存在,其中爭論最大的焦點就是其高昂的收購價格。據《法治周末》報道,國際石油業并購的溢價平均水平目前在50%左右,而中海油收購尼爾森溢價了61%,明顯超出國際水平。長期從事金融與外貿實務研究的武漢大學教授孟勤國也認為,此次收購價格“高得異常”。
此外,中海油除需向原股東一次性支付151億美元現金兌價(收購本金),還需疊加承接43億美元的債務,使得收購總價高達194億美元。同時,中海油還需無條件留用尼克森所有3000名管理層和普通員工,定期向加拿大政府報告生產數據,加大資源就地轉化率,在卡爾加里創建中海油地區總部,負責管理尼克森及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國和中美洲的資產等一系列被媒體稱為“苛刻”的條件。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海油如何消化并購之后帶來的巨額債務,如何避免海外投資帶來的經營風險,如何實現收購資產的保值升值,如何更好地磨合收購后帶來的管理和文化沖突,這些都是未知的問題。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