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翻到十月,國慶長假已經悠然而過,然而除了本月1號中石化煉廠基礎油內供價小幅上調40元/噸后,市場暫無其他大動作。上月預期的漲勢似乎還并未顯現,除了高橋石化和燕山石化有外銷新價跟進外,中石油及進口基礎油價格暫未呈現明顯推高。盡管如此,眼下資緊局面并未有效改善,只是當前價位偏高導致漲幅受抑,從進口油情況即可看出。
目前臺灣臺塑集團二類基礎油依然基本無貨。華東貿易商對150N報價9400元/噸,500N報價10000元/噸,整體價位波動不大,因本身資源幾無,且下游承接力度也有限。據貿易商表示,臺塑煉廠原先計劃10月下旬開車,當前聽聞開工計劃又將延期,具體消息暫不明確,不過本月開工的可能性已經相當渺小,貿易商多重新尋求其他渠道補貨。由于臺塑裝置開車時間進一步推遲,這也有力支撐了亞洲基礎油價位,尤其是支撐了韓國方面二、三類油價。繼九月推價10-20美元/噸后,本月韓國煉廠方面有意再度拉高自身出廠價5-20美元/噸。因當前東南亞及歐洲市場需求持續強勁,資源銷售相當順暢。不過當前的外盤價高企對于中國買家承受力來說已經產生明顯打壓,預計在進一步談妥成交價后,也僅是部分能接受此價位的買家少量補庫。所以估計本月進口商進口積極性仍低,韓國資源進口量難以回升。俄羅斯一類油本月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俄羅斯安加爾斯克(Angarsk)煉廠基礎油裝置已經于9月中旬檢修完畢,目前正常生產,10月恢復對我國正常出口量在1萬噸。不過據聞廠家也將進一步推價10-20美元/噸。市場消息,因前兩月安加爾斯克(Angarsk)煉廠檢修導致出口量大幅減少,而俄羅斯其他供應商又普遍受到歐洲市場高價的吸引力,導致其國內也基本難有資源進入,自身貨源就已偏少,因此價位居高不下。高價之下中國貿易商采購謹慎,需求相對清淡。另據了解,日本吉紳控股(JX)集團在暫停了三個月的出口后,本月計劃恢復對亞洲出口基礎油,而對我國出口量約在3000噸,主要牌號為500SN和150BS。由于JX集團計劃明年3、4月對旗下煉廠進行大規模檢修,所以今年下半年就開始逐步控銷建庫,7月暫停對我國供應,僅供給在中國的潤滑油廠和長約客戶。雖然本月恢復出貨,但其銷售的高粘度牌號價位較高,本身數量也很低,國內貿易商恐怕少有接盤。綜上看來,本月資緊形勢依然嚴峻,進口油面臨的漲勢仍是一浪高過一浪,進口一類油與國產油的價差也越來越明顯,當前下游普遍認為價格過高,更難以接受新一輪的推價。在高位風險增大之下,貿易商多冷靜等待,逐步消化清倉,這也是導致本月行情仍顯淡靜的主要因素。后期看國內兩大主營控銷措施也不會改變,原本預計波瀾起伏的十月行情在資源匱乏的局面下顯得蒼白起來。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