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球石油行業在能源轉型與需求波動的雙重夾擊下,各大石油巨頭交出了一份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成績單。對亞洲、美洲、歐洲及油田服務領域29家重點企業的深度剖析,揭示出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裂變。
亞洲板塊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沙特阿美以4804.46億美元營收、2065.67億美元營業利潤繼續蟬聯全球盈利冠軍,其1050.38億美元凈利潤雖同比下滑13%,卻仍讓同業望塵莫及。中國石化在4233億美元營收規模下,503.13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6.79%,煉油業務受成品油需求萎縮沖擊顯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石油,憑借天然氣業務擴張和精細化成本控制,在4048億美元營收基礎上斬獲1646.84億元凈利潤,創下歷史新高。
日本引能仕控股前九個月641億美元營收伴隨凈利潤下降17.4%,折射出亞太市場煉油毛利空間的持續壓縮。韓國SK創新第四季度出現戲劇性場景:煉油盈利3424億韓元與電池業務虧損3594億韓元形成刺眼對沖,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業務轉型的陣痛在此暴露無遺。馬來西亞馬石油721億美元營收對應的稅后利潤同比腰斬至551億林吉特,為區域性能源需求疲軟敲響警鐘。
視線轉向美洲大陸,美國石油巨頭展現出較強韌性。埃克森美孚3495.85億美元營收對應336.8億美元凈利潤,雖小幅下滑仍穩居行業前列。雪佛龍通過優化美國頁巖油業務,實現176.61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1%。但菲利普斯66、馬拉松原油、瓦萊羅能源等下游企業集體承壓,凈利潤同比暴跌80%-90%,暴露出煉油板塊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巴西石油的境遇頗具戲劇性。受國內燃料補貼政策調整及國際油價波動雙重沖擊,四季度錄得27.8億美元凈虧損,全年凈利潤75.28億美元較上年銳減70%。康菲石油92.45億美元凈利潤與西方石油2.97億美元虧損形成對比,揭示出非常規油氣開發在成本與市場間的艱難平衡。
歐洲板塊呈現出復雜分化態勢。殼牌憑借天然氣交易與成本削減,在2890.29億美元營收基礎上實現160.93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道達爾能源160.31億美元凈利潤與英國石油3.81億美元微利形成鮮明反差,后者深受北海資產減值及低碳轉型投入拖累。挪威國家石油76.11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降31%,映射出北海油氣田衰減的嚴峻現實。
意大利埃尼石油全年虧損收窄至26.41億歐元,但營業利潤同比暴跌36%,地中海地區油氣開發風險可見一斑。雷普索爾集團17.56億歐元凈利潤與奧地利OMV集團13.89億歐元凈利潤均較上年大幅下滑,共同勾勒出歐洲本土油氣需求萎縮的嚴峻圖景。
油田服務領域呈現結構性分化。斯倫貝謝以362.89億美元營收、44.61億美元凈利潤創歷史新高,數字化轉型與國際項目擴張成效顯著。貝克休斯扭虧為盈至29.79億美元,主要受北美頁巖氣市場復蘇提振。哈里伯頓25.01億美元凈利潤與中海油服31.37億元凈利潤保持微增,但行業整體面臨服務定價壓力,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透過這份沉甸甸的財報,三大行業趨勢浮出水面。上下游盈利分化持續加劇:中游勘探開發及油田服務板塊展現出較強韌性,而下游煉油業務普遍深陷泥潭。區域表現差異愈發顯著:中東企業依托低成本優勢穩固利潤城池,歐美企業則在轉型陣痛中艱難求索。新能源業務布局初現曙光:雖然尚未形成規模支撐,但沙特阿美的天然氣擴張、中國石化的氫能布局、殼牌的碳捕捉技術商業化等探索,預示著傳統能源企業正在開辟多元化生存路徑。
能源轉型浪潮中,石油巨頭們正通過資產組合優化、數字化轉型及低碳投資構筑新護城河。未來,能否在守護傳統業務利潤與開拓新能源疆域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砝碼。這場沒有硝煙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石油行業的競爭格局與生存法則。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