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石化行業在經歷了2024年的短暫產能調整期后,于2025年再度迎來大規模投產高峰。據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基礎石化原料將新增產能2986萬噸/年,同比增長高達35%。其中,中國作為石化產業的重要一環,新增產能規模將達到1830萬噸/年,占比超過60%。這一波產能增長不僅彰顯了全球石化行業的發展活力,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
在新一輪擴能周期中,乙烯和PX成為產能增長的主要力量。預計2025年全球乙烯總產能將增至2.4億噸/年,PX總產能將增至8068萬噸/年。然而,隨著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全球乙烯裝置的開工率預計將下滑0.7個百分點,降至80%左右。盡管北美和中東地區因成本優勢保持較高開工率,但全球整體石化產業鏈仍將面臨嚴峻的供需平衡壓力。與此同時,我國PX產能擴增速度放緩,但在產業配套完善的情況下,全球PX存量裝置的有效開工負荷預計將穩步提升,2025年平均開工率有望較2024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的崛起,全球化工行業正面臨油品需求長期下降的趨勢。中國油品消費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頂峰,而全球液體燃料需求也將在未來5至10年內達到峰值。在歐洲,化工產能的退出速度正在加快,中國則面臨著“油轉化”以及化工產業結構性升級的雙重挑戰。全球基礎化工品的供應增長速度已遠超需求,亞洲地區尤為突出。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產能將分別達到2.38億噸/年、1.81億噸/年和1894萬噸/年,其中中國“三烯”產能均居世界首位。
產能過剩與經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全球石化產品消費呈現出差異化的復蘇態勢。在貨幣政策調整和發達經濟體通脹壓力緩解的背景下,美國經濟有望迎來平穩增長。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和貿易潛力或得以進一步釋放。同時,新冠疫情后海外補庫需求強烈,對石化產品消費產生了一定的拉動作用。在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具體產品領域,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在區域經濟表現分化的背景下,全球石化產品貿易格局也在進一步調整。隨著歐美貿易關稅壁壘的增強,中國對美出口市場面臨更大壓力。而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受益于人口紅利和長期經濟增長潛力,預計將成為全球石化產品的重要市場。歐洲則因低碳能源轉型和油氣短缺影響,產能占比及市場份額逐年下降,為美國和中東向歐洲出口創造了市場空間。
面對全球石化行業的這一系列變化和挑戰,中國化工企業應積極應對,推動產業升級和拓展國際市場。一方面,要加速推進化工產能的轉型升級,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布局策略,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加大資本、資源和技術投入,聚焦新材料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尋找新的客戶資源,增加化工中間體、合成材料等產品的出口量。通過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及RCEP成員國的貿易規模,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總的來說,全球石化行業新一輪擴能周期的到來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中國化工企業應深刻理解行業發展現狀,制定并執行相應的策略,推動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產業升級和國際市場拓展的過程中,中國化工企業有望實現從規模優勢向價值優勢的轉變,為全球石化行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